English

香江之滨保和谐

2007-07-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易运文 通讯员李国良 马云龙 宋京涛 我有话说

在美丽的香江之滨,在绵延的粤港边界管理线上,驻守着一支英雄的部队――广东边防总队第六支队。他们担负着近百公里粤港边界上的反走私、反偷渡、缉枪、缉毒等执法执勤任务。

粤港边界是否安全稳定,不仅事关深圳特区经济建设能否不断推进,对于香港能否保持长期的繁荣稳定和“一国两制”的顺利实施,也有着重大

影响。

香港回归祖国10年来,这支部队在复杂环境下,始终牢记使命,经受各种考验,把粤港边界管理线建设成了一条安全、稳定、和谐的边界线,在粤港边界谱写了一曲和谐安宁的温馨乐章。

保边界平安

香港回归后,随着两地关系的变化,粤港边界管理方式逐渐由“武装警卫型”转变为“行政管理服务型”。与时俱进的广东边防总队主动采用现代科技力量,开放式管理粤港一线。从2000年开始,驻守在粤港边界陆地一线的广东边防六支队先后投入7000多万元,在边界一线安装了电子监控系统和红外线报警设备,对防区实施24小时全天候监控。2006年6月5日深夜,一支8人组成的偷渡团伙趁着雨夜,打算从与香港打鼓岭仅一线之隔的深山密林处偷渡到香港。偷渡分子的一举一动被红外线电子监控系统紧紧锁住,还没等他们靠近铁丝网,接到了自动报警信号的边防官兵就立即出动,将这个团伙一举抓获。

香港回归祖国10年来,在粤港边界管理线上,广东边防驻深圳部队共破获走私案件9000多宗6700多人,案值7.5亿多元人民币;破获各种偷渡案件3100多宗4600多人,香港警方遣返人员也由1997年的1.3万人减少为2006年的2700多人。“一线”部队大显身手,把守进出深圳“二线”的深圳特检站、边防七支队也奋勇争先,继续发挥在治安防患方面的“过滤”作用,共检查进出特区的人员26亿多人次,车辆9亿多辆次,抓获网上追逃犯罪分子2440多人,既维护了深圳特区的治安高度稳定,又减轻了粤港边界一线的压力。

促两地繁荣

“香港回归祖国后,发生在粤港边界线上的变化,我最有发言权。”在沙头角中英街内居住了几十年的香港北区议员温和辉对记者说,“我亲眼看到,深圳边防官兵不仅是粤港边界的保卫者,也是建设者,两地今天经济的腾飞与发展,他们功不可没!”

香港回归后,为了方便群众进出特区和二线耕作口,适应大通关的需要,广东边防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允许二线外的深圳、珠海市居民和往来深圳珠海之间的人员凭身份证进出,允许部分内地居民免办通行证进入特区,取消《机动车辆进入特区查验证》收费和《车辆进入特区优检证》,放宽二线耕作口的限制,实行24小时通行……

以往,从深圳市区到盐田区,只有梧桐山收费隧道一条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出行和盐田发展。边防部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02年国庆开始,六支队把原为边防禁区的梧桐山盘山国防公路向社会开放,免费供群众通行,为盐田经济的发展开辟了一条“黄金通道”。

今年2月1日,深圳重要的旅游景点“明思克航母主题公园”海堤前的边防警戒区铁丝网全部拆除,深港边界线上又一段重要防区向群众开放。由于边防部队的积极配合,处于边界线上的明思克航母、海洋世界等景点游客逐年增加,2006年接待游客近1000万人次。

谱爱民诗篇

随着深港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来深圳安家置业的香港人也越来越多。营造和谐边防辖区,边防官兵既要“防得住”又要“放得开”。

深圳沙头角有个小区叫海润园,住着4000多名香港居民,但小区门前的那条边防路,使得他们尽管住在大鹏湾畔,但却无法欣赏美丽的海景。在实施爱民固边战略中,六支队将边防路后移并拆除了铁栅栏。现在小区门前的滨海栈道不仅让附近居民可以尽情享受海滨美景,而且还成了外来游客喜爱的一个景点。

十年来,边防官兵们怀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主动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为百姓排忧解难的事做了不知道有多少。深圳蛇口港的东进口码头是深圳市主要水产品交易码头之一,但由于码头设计存在缺陷,船舶靠岸时与码头相撞的情况时有发生,许多作业船只因此受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深圳边防支队蛇口边防工作站自筹资金,在东进口码头设置了船舶防撞缓冲垫,有效解决了船舶靠岸难的问题,保障了渔船民的生产作业安全。

……

说不完的边防故事,道不尽的血肉深情。这一切,只因为十年来边防官兵们时刻牢记着:“只有粤港边界稳定了,祖国经济建设的大门才能永远放心地敞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