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记住林秀贞 记住乡亲们

2007-07-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晓虹 我有话说

林秀贞是一个奇迹。她和她的家人以柔弱的臂膀肩起一个个生命的重担:赡养6位孤寡老人,资助17名贫困农家子弟上学,安排8名残疾农民在自己办的厂里就业……她用最质朴的语言说:人人管闲事,世上无难事;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在“感动中国2006年十大人物”中,林秀贞是唯一一位普通农民。

河北作家刘家

科首先以报告文学塑造了林秀贞。他用采访手记的方式,让人物所有的光亮在质朴的叙述中自我呈现。他把感动传达给了读者,让我们眼眶湿润,受到冲击,受到洗礼。我们通过这些文字再一次回望乡村,在父老乡亲身上寻找我们逐渐遗失的东西。

进而,刘家科又以《大爱无疆》一书,更进一步深化了对林秀贞的描写,把她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最充分地呈现出来。

林秀贞是一个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草根典范,在她脚下,是那片还存留着淳朴民风的土地;在她身边,有教育她走正道的深明大义的母亲、有理解她支持她的丈夫和孩子们;在她周围,是那些和她的心贴得很近的父老乡亲……刘家科沿着林秀贞走过的路,一直走进她的精神深处。刘家科熟悉林秀贞,因为他的目光始终没离开过那片土地,他始终关注着许许多多默默生活着、劳作着的普通农民,努力寻找乡村生活中最动人、最耐人寻味的东西。

刘家科的一本散文集以《乡村记忆》命名,他笔下的乡村是丰满而充满生趣的,其中有意韵深长的村景:骂街、吹牛、闹洞房、出殡、落棚酒、抓阄、打蛋儿等;有丰富的劳动场面:收麦、看青、砍草、洗面筋等;有性格各异,命运不同的人物:蜂王、大懒、存善、无名氏、大水、二水、三水、四水、何二等。这些画面,这些人物,共同构成了乡村生活的意趣。而林秀贞正是千千万万农民中的“这一个”,她是独特的、难以效仿的,很难有人像她这样30多年坚持做了这么多好事;但她又是生活在华北农村的普通妇女,她的助人解困的善举在乡村又是随处可见的。如果说刘家科的散文是一种“乡村记忆”,是对过去生活的回望,那么《大爱无疆》的写作,则把镜头拉到了当下,让我们看到中国文化中最美好的东西,在这些普通农民身上存留了下来。

表现乡村生活是“五四”以来的文学传统。鲁迅、王鲁彦、废名、许杰、沈从文、赵树理等作家,都把农民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他们或者以启蒙的立场批判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野蛮、迷信、蒙昧,或者展现中国乡村社会的纯朴、宁静、温情,也有的反映新生活带给农民观念上的变化,总之,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多是表现农村题材的。

但是在城市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五光十色的现代都市生活已经强占了生存空间,更占据了人们心灵的天地。尽管农村还更广大地存在着,尽管那里还有很多人在生活着、痛苦着、快乐着,但他们的生存状态、喜怒哀乐,却逐渐从作家的视野中淡出,乡村正在被忽略,乡村文化也在一天天黯然失色。即使是一些在农村长大的作家,农村也仅仅成为他们对过去生活的一种回望,而很难有对于当下乡村现状和农民精神世界的深入了解了。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关注农民的现实状态和精神世界,深情表现他们生活的作家和作品,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在我们被林秀贞深深感动的同时,也进一步认识到:执著地表现普通人,在乡村小人物身上寻找人性亮点,已经成为一种追求、一种坚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