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温情的土地上幸福成长

2007-07-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宗立 通讯员王兴东 我有话说
天刚蒙蒙亮就起床、签到、打扫校园――兰州大学2004级生物技术基地班的学生米见对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大一、大二勤工俭学时的情景。由于家境贫寒,他在进入兰大后,竞聘了学校提供的勤工俭学岗位。通过严格的考察和答辩,他赢得了每月为自己挣来150元生活费的宝贵机会。

和米见对一样,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三的女

生王淑会也来自于经济条件非常落后的甘肃农村。交完东拼西凑借来的住宿费,她在老师的帮助下认真填写了一份《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表》,没想到申请很快就批下来了,她获得了本科四年全部学费的助学贷款,这让她父母悬着的心落了地。

作为国家部署在西部的一所重点大学,兰州大学每年招收的学生中有一半来自于西部省份,其中经济困难的学生达到了30%以上,特困生占到了15%左右。

“这些年来我们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即使学生身无分文来到学校,我们也要千方百计让他上得起学!”兰州大学学生处处长刘宏介绍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每每谈到学校给与自己的帮助,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二的学生马万学总是热泪盈眶。作为一名特困生,他不仅享受了“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全部减免学费的优惠政策,而且每学期逢年过节,总要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亲切慰问。2005年,患有“先天性心室间隔缺损”的他连着两次作了大手术。正当他为手术费发愁得睡不着觉的时候,是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在很短的时间里凑够了两万多块钱,其中就有中科院资深院士郑国?先生的2000元资助。

教育部规定,高校每年学费的10%必须用于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而兰州大学的这个指标达到了15%以上。不仅如此,兰州大学还通过建立健全学生资助工作管理机构、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大力开拓社会资助等方式,逐步建立了以“奖、贷、减、免、勤、资、补”为主要内容的多元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据统计,自2002年实行国家奖学金政策以来,兰州大学共有1431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此项奖学金,金额总计592.2万元。2000年―2006年,兰州大学共投入2021.99万元,用于13030多学生的勤工助学活动,基本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部分学习、生活费用问题。考虑到公开地接受资助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负担,从2004年开始,兰州大学把已经连续六年送温暖时发给贫困生的羽绒服换成了保暖内衣。

“对贫困生的资助,不仅仅是发钱给物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精神和人格上健康成长!”刘宏说。长期以来,兰州大学一直坚持“济困助学、育人为本”的资助工作理念,将教育贯穿于资助工作的始终,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加强对获助学生自立图强、诚实守信和感恩思源的教育。

通过资助制度的规范与加强,和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资助措施,兰州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考研、就业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了奖学金,或被评为“优秀三好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

2001级生物基地班学生石小东,带着5000元贷款来到兰大,大学四年里靠着奖学金和勤工助学,不仅没有再伸手向家里要一分钱,而且还资助同样上大学的妹妹5000元学费,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北京大学硕博连读。

“我们不是弱势群体,我们也并非真正的贫穷,因为有这么多非亲非故的人关爱我们,这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2006兰州大学“君政学者”、现已被保送为兰州大学管理学院2007级免试攻读硕土学位研究生的王学军说。和他一样,数以千计的贫困生正在兰州大学这块温情的土地上幸福成长,实现着自己一个个遥远但却可能的梦想。(标题书法:沙英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