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看历史如何复活

2007-07-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淼 我有话说

以文字复活消逝的历史,可以说是历史学者最大的愿望与追求。但是,对于一般历史学者来说,将理性的思考转化为感性的表达,在基于历史事实的前提下,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编织成精彩动人的历史叙事,却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直到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出版以后,通俗、好看、又极富个人意味的历史论著才不断涌现。李开元教授的《复活的历史》(中华书局),即是新近出版的、较有代表性的一种。

李开元教授现供职于日本就实大学,自称“漂泊的华人,历史的行者”。他自幼喜爱旅游,“手持地图,背负行囊,行走在大漠荒野中寻找故迹遗踪”,是他少年时代以来的梦想。《复活的历史》写的是秦代历史,其与众不同之处,首先即在于作者以一名旅人的身份注视历史,风尘仆仆地穿梭在历史的时空之间,考察实地、体察文物,以丰富多彩的发散式推理和点触式联想,将读者带进历史的现场,以期复活那些早已消失在遥远时空中的往古旧事。如果单从时间上看,秦帝国从建立到灭亡,整个过程也不过只有短短的十五年而已,然而,秦帝国的十五年上承战国末年的群雄竞逐,下开楚汉战争的两雄争霸,风云际会之间,英雄豪杰纷纷登场,传奇故事精彩不断。其中,国与国之间固然是合中有分、分中有合,人与人之间亦堪称关系复杂、利害纠缠,尤其是那些湮没在时光深处的历史迷案,更是让人情不自禁地身陷其中,给人一种难以抗拒的解读诱惑。

李开元教授以解谜的方式复活历史,其文字本身既带有鲜活的时代气息,又带有浓郁的平民色彩。在他眼中,秦代的历史并非是孤立的历史,秦代的人物也并非是孤立的人物。秦代兴,是一个历史累积的过程;秦代亡,同样是一个历史累积的过程。他以大视野看待秦、汉之交的历史人物,将刘邦、项羽等人,放到他们所置身的历史环境之中进行考察,对他们的人格和思想,作出了“由当时的风土人情和时代精神抚育成型”的论定,进而指出始皇与刘邦是同一代人,“隔代的印象,应是时代区分割裂人物、历史观念影响历史时间的结果。”他将个人史识融于历史感悟之中,一方面肯定战国时期的游侠风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于自由的个人与个人间的友谊,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念,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则对秦王朝专制独裁的本质,进行了切中要害的揭示。他将个人情感融入历史叙事之中,对史书的语焉不详与细节阙如之处,能够在小心论证的基础上,作极富想象力的大胆推测。他说:“复活历史,需要心灵的体察加上智力的推想。”――事实上,扎实的史学功底加上丰富的个人想象力,正是李开元教授写出这部既轻松耐读、又不乏专业深度的史学著作的基本保障。

曾经有人断定,眼下方兴未艾的全民读史热只是一阵虚火。也许,对于那些风行一时的“戏说”历史作品来说,这话的确有些道理。但是,对于像《复活的历史》这样深入浅出的历史著作而言,却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被人遗忘――因为它不但像推理小说那样吸引读者的阅读,它同时也以作者个人的审美,彰显出历史学独具的魅力与价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