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2007-07-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高文华 我有话说

“信息素质”是由美国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在1974年提出的,他的解释是“人们利用多种信息工具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在一个报告中认为,信息素质能够使人们知道何时需要信息、需要何种信息并能够有效地利用所需信息。我个人对信息素质的理解是:一个人对信息的收集、整理、筛选

、判断以及信息的评价和利用能力,它标志着信息专业知识能力水平,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

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在学习中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其内容主要由信息意识教育、信息道德与信息法规教育、信息能力教育等组成。其中,信息意识教育主要培养大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或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教育要求人们防止信息垃圾与信息污染,不借助网络进行人身攻击,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隐私权等违法犯罪活动;信息能力教育由信息认知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等组成。现代信息社会,信息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人们在信息社会生存、学习、发展的重要能力与基本素质。

那么,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首先,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据美国工程教育协会统计,美国大学毕业的科技人员所具有的知识,只有12.5H是在大学阶段获取得的,而87.5H则来自于工作实践。这就要求大学生具备很强的信息素质,要求他们具有掌握信息获取的能力,大学生只有通过信息素质教育,才能够主动地去获取各种信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创新型人才要想在信息时代生存,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选择与吸收能力。只有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的信息素质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很多高校对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如文献检索课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可是在部分高校这门课程只是公共选修课,有些院校甚至根本没有开设这门课。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不具备起码的信息素质,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上的缺憾。其实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都感受到了教育的时滞性与社会需求的多变性、书本知识的陈旧性与生活的现实性所带来的压力,怎样把无穷的信息资源科学合理地融会到已有的知识框架中,创造出新知识,在这当中信息素质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必须改革相应的课程设置,重视对现代信息资源的介绍与利用,明确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我们的主要任务。大学教育的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阶段要设置不同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使学生掌握最新的信息获取、评价和存储利用等能力。

其次,它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起着重要作用。信息素养的巨大作用与意义已经为世界上一些国家所重视,他们采取多项措施来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美国监督和课程发展协会提出,信息素养应成为每个学生受教育的一部分。日本从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基础教育现实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把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作为21世纪教育的发展方向。澳大利亚面对信息化社会,提出教育要着重培养七项能力,其中第一项和第二项分别是收集、分析、组织信息的能力和表达想法与分享信息的能力。

我们现在所进行的高校素质教育,是以高尚的人格主体精神为核心,身心健康为前提,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一种全面教育,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创新人才。信息素质教育不仅是培养大学生的文献信息检索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对现代信息环境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运用信息的自觉性、预见性和独立性。也就是说,从信息素质教育的本质内容来看,它是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教育活动,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创新的能力。(作者单位:黑龙江绥化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