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举世争说化桔红

2007-07-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豫文 我有话说

出了湛江城,乘车一路北行,不到两个小时路程,就是以山地居多的广东化州了。汽车盘旋攀山而上,有一块名为天堂嶂山的山地,这就是以盛产一种似桔非桔的水果“化桔红”而被列入名贵中药的化州红桔产地。流火七月,这里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一个专题研究化桔红规模化生产的国际会议正在这里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

农业问题专家们聚集在山高林密的僻壤之地,给这里带来的是节日般的欢闹。

世上有许多奇妙的事情:一种植物,生长在一个地方,可能妙用无比;若改为另一地种植,效用便大打折扣甚至全无。比如,在山西产党参的地方可谓不少,而只有上党产的“党参”才被称为正宗,才可称得上进入中药的一流药材;又如北方产山药的地方虽然很多,而只有焦作的淮山药(古时焦作称淮滨)才能产生《本草纲目》所述的药效。这种奇妙的事情,发生在化桔红身上,一种水果便成了稀有的珍贵药材,古话讲,桔生淮南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为何?水土异也。化桔红的奇妙,得益于粤西这块雷洲半岛的山地。

当地人曾做过这样的试验,用化州培育的树苗,用同样的栽种方法,到百公里外栽培,却产生不了化桔红的奇妙药效。据史书载,化桔红的栽培史,可以上推至公元420年前,从那时起,其“化痰止咳、健肝醒酒”的药用功能已见于皇家药典。南北朝时候,化桔红在民间也有了“南方人参”、“片桔片金”的美誉。明朝初期开始被列为皇家贡品。

化桔红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化州独特的地质、水流及生态环境,滋养了这种神秘的药果。据化州地方志载,化桔红之所以为化州所独有,是因为桔树吸收了化州土壤中的礞石之气,且在化州局部山区的特殊生态环境中才能生长。小而言之,即使在化州,也只有宝岭及罗江两岸的天堂嶂山才能生长。

相传在远古年代,罗江流域山深林密,瘴痢之气甚盛,气喘风寒流行,致使死人无数,人们谈此色变。历经许多年的瘴痢之苦,一罗姓老人发现用当地类似桔子的一种未熟水果,烧烤焙灼后切片,煮汤给患者饮用,饮者即时痊愈,于是,这种偶然得到的方法得以流行,从而造福一方百姓。为了纪念这位似仙非仙的罗姓老人,人们便把这种似桔非桔的树命名为“仙化桔红”。南朝时的宋元嘉九年,为纪念这位罗姓老人,将州府所在地改为“罗州县”,将贯穿化州南北的大江改为“罗江”。公元622年,唐武德年间开始正式设“罗州”,此后因化州盛产“仙化桔红”,后人便将罗州改称为化州。

一种树,抑或一种药物,只缘与皇家贡品相连,便会演绎出诸多悲壮感人的故事来。化桔红也是一样,自从皇家正式将它列为贡品,化州人民非但没有因此受益,反而成了备受官家欺榨的奴隶。明朝永历年间,一位叫尤开山的化州人终因忍受不了皇家掠夺性逼贡化桔红,便率领农民起义,直把逼他们进贡的明朝官军追杀至肇庆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尤开山护桔起义”。这次起义的最大贡献,不仅迫使官府在纳贡数量上对农民做出让步,还在天堂嶂一带保护了一批最优良的化桔红品种。及至清朝,康熙皇帝采取“亲民”政策,先是把尤开山追封为“尤氏五世福开山公”,后又提倡进行保护性栽培化桔红。今天在天堂嶂山下有一“广福寺”,便是清代为纪念尤公而兴建的。

不过真正将化桔红作为一种产业规模化集约生产,并将其扬名世界,还是近几年的事情。6年前,一位名叫李向明的著名企业家,以睿智的眼光发现了化桔红的潜在价值,于是,他将毕生奋斗的积蓄几千万元,投资成立了化州绿色生命有限公司化州桔红(GAP)产业化示范基地。人们为李向明的勇气、决心和这片奇妙的土地所吸引,有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大学本科生、硕士生自愿报名来到这方土地,决心将青春奉献给化桔红事业。一片奇妙的土地一旦插上科学的翅膀,便会创造出更新的奇迹来。今

天,在天堂嶂山一带,万亩果林飘香的宏伟景观,使观者无不兴奋不已。作为“GAP”国际产业化示范基地,欧美的一些科学界人士对这里的科学化、生态化生产赞不绝口。当他们

看到化桔红套种檀香木、贾蒿草,以其奇妙香味驱走害虫,从而实现无农药无化肥的一系列环保养护,纷纷啧啧称奇,认为它完全符合国际GAP的要求。数万亩化桔红树林正向世人展示着它无限的魅力,明朝诗人们所期待的“香浮天地巧绒绒,举世争说化桔红”的美好景观,只有在今天才真正变成了现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