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想起了《一角丛书》

2007-07-2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高信《一角丛书》第44种,郑伯奇的小说《宽城子大将》1931年9月,24岁的青年编辑赵家璧担纲主编,综合性的小丛书《一角丛书》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隆

重推出。

《一角丛书》的起因,据赵家璧先生八十年代回忆是:“有一次,我在西书铺里看到一套用淡蓝色书面纸做封面的袖珍小丛书。六十四开骑马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门学科都有,一个专题薄薄一册,都出自专家学者之手,售价一律美金五分。丛书名《蓝皮小丛书》(little bluebook)。我就在这张桌子前站住了,呆呆地想出了神。第二天回到办公室,就同专管出版印刷和成本会计的同事商量,经过反复核计,拟订了一个初步规划。用半张白报纸六十四开,能排一万五六千字,售价一角,销三千本可保本。就在这样一种小规模的出版形式基础上,第一套丛书的蓝图,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渐描绘了出来。

《一角丛书》第一本就是《今日四大思想家信仰之自述》,内收名头很大很响的胡适、韦尔斯、爱因斯坦和杜威发表在美国《论坛》杂志上的四篇《我的信仰》的译文。同时推出的还有传记《史太林传》、陈梦家的小说《不开花的春天》、穆时英的《被当作消遣品的男子》、罗隆基的政论《沈阳事件》和胡愈之的《东北事变之国际观》、李石岑的哲学论文《人生之价值与意义》、英国H・G・Wells的自然科学读物《生命知识一瞥》等。或据国际国内形势,快速跟进;或述基础理论,志在常销;或请名家打头,或让新人登台。丛书虽小,分量却重,朝气勃勃,神采焕然。正像赵主编所规划的那样,《一角丛书》采用64开本的形式,每本六十个页码左右;版式开阔,字行疏朗;封面双色套印,朴素大方;主体设计一律,且标示出“一角丛书第几种”的字样;售价每本一角,正与《一角丛书》取名一致。赵主编后来回忆说:“到1931年底,出满了二十种,四个月中销了十余万册。”其受欢迎,可以想见。到1933年12月,《一角丛书》共出书整80种,方才圆满落幕。

在《一角丛书》之前,小开本读物不是没有,只是零敲碎打,不成规模。《一角丛书》的成功并神采奕奕地出现在现代出版史上,什么原因?在于出版者为读者着想:小开本,便携;少字数,易读;接着而来的是价廉:售价一角。自然,那时的出版商也不是慈善家,不是冤大头,印书赚钱这一点,今昔同理,也都没错。关键在于他们赚钱之心不切,不抬脚动手打捞钱的算盘,不做高订价大折扣的一锤子买卖。他们于三年之间,保质保量,从容推出,取信读者。他们不怕定价太便宜,薄利多销,自有钱可赚。《一角丛书》之后,《良友文学丛书》、《良友文学丛书特大本》、《良友文库》、《万有画库》、《中篇创作新集》以至十卷本《中国新文学大系》汹涌而出,蛋糕越做越大,事业越做越旺。《一角丛书》的编辑思路和经营理念,正是“良友”在新书业中安身立命之本源。

《一角丛书》之后,五六十年代也有“百花”散文丛书等,至今令人神往。前几年也还有过《十元丛书》之类出版,可惜未成气候。此中缘由,局外人难卜。但有一点,我倒相信,既然七十多年前的个体出版商能做到的,我们五六十年代的出版家也做到了,现在的出版家们,相信必能超越,起码也能做到,这才说得过去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