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积极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007-07-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孙志军 我有话说

积极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地位。

积极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是前提,践行是关键,法纪是保障,必须坚持以“导”促“行”、以“法”律“行”,通过“导”引领“行”的方向,通过“法”规范“行

”的准则,有效促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广为普及、深入人心,推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一、注重理论先导,在多元认知中促进价值认同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市场化、全球化、网络化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带来现实冲击,引发了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深刻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和道德认知呈现明显的多元倾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外来文化大量涌入,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日趋增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及其使用的相对独立性、隐蔽性增强,极易导致人们行为的多变、放任和耻感的淡漠。在当前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多元、多样、多变的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对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于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构建诚实守信、公平正义、富有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妥善处理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社会风尚;对于积极应对扁平化取向的全球化发展新趋势,形成与发展中经济大国相匹配的社会主流思想道德和文化“软实力”,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影响。

在当前的现实生活中,要宣传和普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善于抓住热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不仅深入揭示其科学内涵,而且充分展示其实践价值;不仅着眼于理念认同,而且致力于实践转化,把科学道理讲清、讲懂、讲实。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既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又不脱离广大老百姓的具体要求和道德现状;既与时俱进,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又不脱离现实的社会条件,积极弘扬优良传统,以离实际最近、生活最近、群众最近的理论说服人、感染人、教育人,在全社会树立起鲜明的价值导向和道德规范。

二、注重舆论引导,在把牢导向中营造良好氛围

时代前进需要积极向上的主流思想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强大的进步力量来推动。充分运用新闻舆论的力量,引导人们懂得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有利于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传递到千家万户,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加强舆论建设,重在以正面报道主导舆论,帮助人们从典型案例以至日常生活小事中辨明是非、匡别善恶;重在加强舆论监督,对各种不良社会倾向和丑恶行为及时进行揭露和批评,让各种有悖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言行和现象摊在阳光下,以舆论的威慑力推动人们进行自我约束;重在提高引导艺术,善于因人而异、因材施导、因时而变,既遵循思想教育规律开展正面宣传教育,又使之符合群众认知水平而易于接受,既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又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和消极颓废倾向,既注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联动,又促进新闻舆论与大众舆论的互动,增强舆论传播的新闻性、贴近性和公信力;重在加强媒体管理,切实推动各类媒体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坚守品质、品位、品格,加强对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不良广告等突出问题的整治,通过“媒体全联动、舆论全覆盖”,营造扬善抑恶、行荣拒耻的舆论强势。鉴于当前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已成为意识形态较量的主阵地及对社会舆论的重大影响,依靠科技,积极应对,以创新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注重传媒舆论与网络舆论、民间舆论有机衔接,旗帜鲜明地推动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坚决封堵有害信息和抵制恶搞之风,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

三、注重文化倡导,在服务群众中引领精神生活

文化是陶冶情操、升华思想、传承文明的有效载体,也是反映生活、引领生活的重要平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更多更好面向大众的文化产品、更多更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样式和服务、更多更好立足基层、贴近实际的文化载体来满足人们多元、多样、多变的精神追求和享受,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入耳入脑入心。必须注重挖掘和整合各类文化资源,通过政策扶持、提供展示展演展播平台等多种手段,不断推出既有深远影响的精品力作,又有应对现实的群众文化活动;既有面向大学校园的高雅艺术,又有服务大众的通俗文化;既有覆盖面广的影视制作,又有特色鲜明的民间剧目。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打造社区、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知荣明耻的浓厚氛围。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文艺下基层工程、农家书屋工程、“送科普、送电影、送戏下乡”工程、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系列文化惠民工程,使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受到正面教育和积极影响。各类文艺作品的创作要更好地关注现实、面向基层、服务大众,生产出更多反映现实题材的优秀作品。务必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切实净化荧屏声频、互联网、出版物市场和文化娱乐市场,把荣辱观教育体现到时尚文化、流行文化之中,使人们在娱乐和享受中培养价值认同。

四、注重典型示导,在榜样带动中强化激励效应

见贤思齐、择善而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们自我激励的重要途径,用宣传先进典型事迹的形式教育群众,比一般意义上的讲道理更生动直观,更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近年推出的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信访局长张云泉、爱岗敬业的知识型工人楷模邓建军、大孝至爱32年如一日演绎人间真爱的河南矿工谢延信、用爱呼唤生命的好警嫂罗映珍等先进典型和“凡人善举”,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和良好的示范效果。发挥榜样的无穷力量,关键是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榜样真正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既适时推出全国性的重大典型,也积极树立地方、行业和基层的学习榜样;既注重推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方面的先进典型,也大力宣传家庭美德方面的凡人善事;既有效推出表现高尚道德情操的个人典型,也深入宣传在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有益经验。努力挖掘群众身边的感人事迹和道德素材,让人们感到所宣传的人和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切实具有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和亲和力。善于运用典型引导,还需要采用讲座讲坛、展演展览、影视艺术、新兴媒体等多种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具体、丰富多彩地展示其高尚情操和优秀品质,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共筑良好文明风尚。

五、注重实践指导,在突出重点中推动广泛践行

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建设、重在实践、重在持之以恒。必须突出重点对象、重点内容和重点环节,切实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党和政府执政管理的承担者和实施者,其表率作用对于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至关重要。一支执政为民、艰苦奋斗、勤政廉洁的干部队伍,一定会赢得人民群众的爱戴,感召一方民风。在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必须把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放在突出位置,强化从政道德,引导党员干部在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上带好头,做到为民办事、受民监督;在艰苦奋斗、务实创新上带好头,决不搞水分数字、虚假政绩;在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上带好头,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努力提升个人品德。高度重视党政干部从政道德建设的立法和监督工作,积极借鉴国外的有益做法和经验,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制度建设,通过制度约束使其不能为,通过加强监督使其不愿为,通过严厉惩处使其不敢为,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筑牢道德防线、规范从政行为、当好人民公仆、树立良好形象。与此同时,牢牢抓住科教人员、新闻传媒工作者、社会名人、大学生和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针对不同对象分层分类提出要求。坚持以党政机关、执法部门、城市窗口行业和企业经营单位为重点,积极倡导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风尚,推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坚持立足基层、着眼实践、注重养成,创新内容、形式、手段,高度重视新媒体的建设、管理和运用,充分发挥各类创建活动的龙头作用,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引导人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使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正体现到干部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实践中。

六、注重社会督导,在建章立制中力求取得长效

社会督导在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华夏文明道德传统不同于一些国家以敬畏文化为特征的价值取向,主要是通过强烈的耻感意识来维系基本的道德评判与实践,需要依靠外部的强制力约束人们的言行。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成本最小的资源,制度建设每前进一小步,人类文明就会前进一大步。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要靠教育和自我教育,更要靠法律制度和纪律规章,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使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鼓励与惩罚有机结合,形成有效的法律支持、政策引领和机制保障。必须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惩治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不法行为;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变化、新矛盾、新要求,及时通过制度政策的设计和架构,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转化为硬性的行为道德规范和法纪规范,德法并举,用法纪权威维护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细化成可操作的具体行为准则,进一步修订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职业规范、学生守则等,使人们的日常行为有所依从。建立完善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的监督约束机制,通过制定信誉公约、进行信用考核等手段,引导人们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地区、部门、行业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时,要与时俱进,着眼发展全局,充分体现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相关的规范和准则。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倡导和践行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完善多方参与的道德监督和奖惩机构,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为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作出不懈努力。(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