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抗洪堤上的大学生抢险队

2007-07-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陈续 通讯员胡超群 我有话说
风大,雨骤,浪高……淮河自1954年以来流域第二大洪水和恶劣天气,无情地冲击着淮河干支流堤防,考验着抗洪军民的意志和毅力。

在险情不断的抗洪一线,活跃着一支大学生抢险队――武警合肥指挥学院“抗洪功臣队”。这支曾经在抗洪抢险中荣立功勋的光荣队伍,今年又在除险加固的堤防上,在疏散群众的水流中,创造着“战士

+大学生”新的光荣。

捍卫“功臣队”的荣誉

7月13日,大雨如注,武警合肥指挥学院的车队顶风冒雨驶向抗洪前线。

“我们学员三队2003年抗洪荣立集体二等功,是大家一次次冒着急流冲进百姓家救出被困群众,一次次争分夺秒填管涌漏洞奋战堤坝,一次次百里急行军增援兄弟单位,用血与汗换来的。我们要发扬老三队敢为人先、团结协作、人民第一的抗洪精神,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车上,学院“抗洪功臣队”队长丁永峰正在进行战前动员。

曾经带领学员参加2003年抗洪抢险的丁永峰记得,那一年,三队全体学员按照上级命令,在姜家湖抗洪抢险中奋战临淮大堤,风雨中疏散群众,转运重要物资,保护了正在建设的国家重点水利工程――临淮岗,集体荣立二等功。面对着眼前这批大多是从地方考入军校的学员,丁永峰从他们跃跃欲试的神情中仿佛听到了他们承继抗洪精神和优良传统,用实际行动捍卫“功臣队”的荣誉,夺取抗洪胜利的无声誓言。

决胜抗洪抢险第一线

按照部署,“抗洪功臣队”分成两个梯队,分别驻扎凤阳县重点险情区――黄湾乡和淮河安徽段上游的焦岗湖堤坝。

塌方,管涌,渗漏……12公里长的黄湾段大堤险情连连。7月14日凌晨2时10分,“抗洪功臣队”刚刚到达指定地点,没有顾上安营扎寨,抢险任务就在等待着他们。不顾一路的劳累,大家用凉水浇浇头清醒一下就上了堤坝。在泥泞的斜坡面上,扛木桩、砸木桩、扶木桩,装土包、扛土包、码土包……4小时后险情排除,迎接大学生们的已经是新的一天。

7月19日凌晨2时,安徽防指紧急通知,要求花园湖行洪区6.7万名居住人员在16时前全部转移出行洪区。学员三队被派到最易出现险情的玉皇、老观等5个行政村,动员、帮助行洪区居民迅速、安全转移。天黑风大,路途泥泞,大学生们在雨中挨家挨户通知、劝说、帮助群众转移。衣服淋湿了,脚磨起了血泡,没顾上吃口饭,学员说:“乡亲们能够安全、顺利转移,再累也值得。”“抗洪功臣队”的大学生们共计转移群众8750余人,帮助撤离、搬运物资24吨。

大学生个个都是好样的

“大学生个个都是好样的!”在焦岗湖堤坝的抢险现场,武警安徽总队总队长夏鹤、政委刘东升充分肯定“抗洪功臣队”的突出表现;在黄湾大堤,安徽省水利厅的领导一次次竖起大拇指。

队长丁永峰把生病住院的孩子丢在病房里,没有顾上和爱人打声招呼,就带队上了大堤;教导员张勇则是丢下了即将临产的妻子,心怀对爱人的愧疚用行动去捍卫军人誓言和责任。他们身先士卒的奋战在抢险现场,在雨幕中、风浪里,带领着为之自豪的“大学生抢险队”

学员秦勇,是抢险突击排长。加固大堤时,别人扛一袋,他扛两袋,别人跑一趟,他跑两趟;遇到大堤险情,他第一个跳入水中用身体堵住管涌。刚刚做完手术的小臂因为雨水浸泡而出现溃烂,他不吭一声,用消毒药水处理一下又上堤了。倪泽天是队里的骨干,抗洪抢险争先恐后,下了大堤又忙着办黑板报、写广播稿、编快板、说相声,还组织与驻地中学的篮球友谊赛,通过活跃队员精神文化生活,鼓舞士气,提高战斗力。

抗洪一线,有一支大学生抢险队,有一群让灾区群众不会忘怀的“战士+大学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