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典妻》给甬剧一次新的生命

2007-07-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杨光 我有话说
几天前在宁波看甬剧《典妻》之前,并没有寄予太多的希望:一怕地方小剧种听不懂,二怕剧情单薄无力。但《典妻》一开场就把我完全吸引。

舞台逼真唯美表演张弛有度

幕布拉开,具有浓郁水乡风情的舞台布景逼真得让台下的每一位观众吃惊!你似乎闻到舞台上江南农舍前石板路上沾着

的青苔味,雾气缭绕中,一条真实的小河出现在舞台上,滴滴嗒嗒的水声夹杂着女主人公“春宝娘”捶洗衣裳的啪啪声,营造出难得的真实与唯美。

甬剧《典妻》讲述的是发生在清末民初浙东农村的故事,把妻子典给他人生孩子的荒唐事离现在的生活已经十分遥远,但编剧罗怀臻在忠实于柔石先生小说原作的语言风格、地域风貌和思想涵义的前提下,强调了人性化的主题,从而拨动了观众的心弦。甬剧作为一种滩簧戏,传统上重唱轻做,不很讲究形体表演。而《典妻》在表演上博采众长,大量借鉴京昆程式,甚至运用了芭蕾、话剧中的肢体语言与表情、造型。音乐、舞美、灯光共同渲染着凄婉迷茫的意境,烘托着人物内心的悲哀。这一创新在重头戏“回家路上”表现得最为充分。三年被典期满,“妻”离开秀才家赶回夫家。一路上,她想念病中的大儿子春宝,又牵挂着年幼的小儿子秋宝,痛苦矛盾的心情达到了高潮。舞台上,扮演“妻”的王锦文与两个轿夫缓急有序,边唱边走,时而人随轿走,时而轿围人转,三个人分分合合,舞蹈化的动作配合抑扬顿挫的唱腔,表现出女主人公矛盾复杂的内心情感。紧接着,妻看到出嫁的新娘、改嫁的寡妇、一群玩耍的孩子,产生了幻觉,此刻舞台上出现了两柱光束,象征着她与自己两个孩子的见面。倏明倏暗的景象,是“妻”内心深处难以取舍、彷徨无助的写照。这样虚实结合、如真亦幻的表现手法新颖而有创意。

“小剧种大转型”演罢百场晋京城

甬剧《典妻》是宁波市于2002年为纪念宁波籍“左联”作家柔石遇害70周年、诞辰100周年而创排的。自当年6月首演以来,以其深厚的人文意识内涵和精致唯美的悲情戏曲风格,赢得了当代观众的喜爱,对于地方戏曲如何在保护地域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实施“现代化”和“都市化”转型,从而摆脱生存困境,作出了富有启示意义的探索,因此受到戏剧界的关注。

被誉为“小剧种,大转型,一次性完成了地方剧种由乡镇文化向都市文化转型的质的飞跃”;“甬剧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典妻》先后获得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第八届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优秀剧目奖”、中宣部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中国戏曲学会奖、鲁迅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等重要奖项。

甬剧《典妻》既是宁波地方戏曲改革的创新成果,也是当代优秀戏剧家的一次自觉实践。当代著名戏曲作家、《典妻》编剧罗怀臻从选题、策划到创作的全过程,始终自觉地从浙东文化传统中汲取创作营养,并以现代都市人的审美立场和人文视角,饱含深情地描绘了一位在旧时代遭受极度摧残的底层乡村女性,揭示了悲剧产生的时代原由和人性成因。著名戏剧导演曹其敬功力深厚、创作严谨,在她统领下的二度创作集体从实地采风和体验生活开始,进行了为期数月的诚恳劳动和严肃创作,从而形成了《典妻》舞台艺术典雅精致和唯美大气的艺术品格。

《典妻》问世五年,已在宁波、上海、杭州、西安、绍兴、舟山等地演出累计104场,受到不同年龄、不同知识层次观众的普遍欢迎;《典妻》先后赴香港、台湾和欧洲演出,德国亚琛市民称赞其为“最棒的中国式歌剧”。让我们期待本月26日、27日甬剧《典妻》在北京首都剧场两场迟到的演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