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极目海天有利器

2007-07-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姜毅 赵东 蔡年迟 我有话说
雷达,现代战争的“千里眼”、“顺风耳”,是先敌发现克敌制胜的关键。那年6月,历经8年论证,我国雷达专家一致通过对某型舰载雷达的设计评审,装备研制工作正式上马。刘勤、赵培聪、王列奉命进驻某研究所组建海军军代表室,专门负责这种装备的研制监造工作。“这是我军电子装备几代人的梦想,我们一定不辱使命!”3名专家型军代
表在心里暗暗发誓。

揪出神秘黑客

新型雷达最基础、最关键的某组件,每次调试,总是莫名其妙地烧毁几十片,每片数千元,一次就损失数万元。两个月过去了,几经努力,大家还是查不出原因。“还是等一等吧,”有人无奈地说:“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应用还不成熟……”“这个问题一定解决,决不能拖延!”3名军代表的声音斩钉截铁。军代表王列连续一个多月泡在调试现场,与技术人员一起对电路做了几百次电压、电流冲击试验,始终未找到烧毁组件的神秘“黑客”。

一天中午,王列乘公共汽车回家,下车时,感到手被一股强大的电流重重击了一下。王列发现,这是同他一起下车的妻子穿的呢大衣发出的静电。王列若有所悟,直奔图书馆找出有关资料:人体所带静电,最高时可达35000伏。王列由此推定:某型组件集成电路是被静电烧坏的。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王列带着技术人员连夜赶到广州,将损坏的组件送到专业检测部门进行失效分析,结果证实了他的判断。

烧毁组件的神秘“黑客”终于被捉,研究所据此对组件进行重新设计,保证了新型雷达的研制进度和质量。

然而,研制并非从此一马平川。海上试验,雷达一次次开机,一次次遭遇杂波干扰。

海上杂波是一道世界性的难题。为摸透海上杂波的“脾气”,军代表叶显武和研究所技术人员连续作战,历经整整一年努力,终于找到对抗海上杂波的秘诀,解决了国外某个先进国家同样遇到、并花了数年时间才解决的难题,为突破新型雷达的瓶颈扫清了技术障碍。

试出最佳性能

1997年9月13日至19日,美军在一周内连续发生6宗空中事故,震惊世界。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试验不充分。因此,军代表们对新型雷达的验证试验多达几千项,从不敢有丝毫怠慢。

某元器件可靠性验证试验出奇地顺利,连续进行100多个小时,未发现任何质量问题。厂方很高兴,向总代表刘勤提出:“剩下10多个小时的试验是不是就免了?”刘勤是海军电子装备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深知新型电子元器件试验越充分,新装备的可靠性就越有保证。尽管自己已两天两夜未合眼,刘勤却提议追加100个小时的试验。当试验做到200个小时时,新型元器件潜在的某一缺陷暴露出来。故障根源查清后,刘勤等军代表马不停蹄地督促研制单位对元器件和生产工艺进行改进,新型雷达的作战性能由此进一步得到保证。

在刘勤一再坚持下,试验组织单位修正试验实施计划,加大试验难度,在恶劣气候、海况和复杂电磁干扰的背景下对新型雷达进行全面测试。从巨浪排空的南海到热气蒸腾的大漠戈壁,新型雷达在我军雷达研制史上创造多项试验之最:累计试验时间最长、试验项目最多最全、所观察的目标最多、经历海况天候最复杂……一位主管海军电子装备的将军说:“这型雷达是我军试验最多、测试最为细致严密的一型电子装备。”

让“千里眼”更犀利

这是一型名符其实的软件雷达、数字雷达。在长达数年的研制过程中,军代表们着眼未来实战的需求,紧盯最新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升级。

新型雷达初样机出来后,副总代表赵培聪发现:由于功能多,致使人机对话界面复杂,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效率。信息战已改变未来战争的模式,“大吃小”已被“快吃慢”所取代。为此赵培聪提出:简化指挥界面,提高快速反应效率。历经3个多月论证攻关,赵培聪和技术人员使新型雷达指挥界面得到合理精简。

升级,不是锦上添花,是对战场负责――这是军代表们认准的道理。“新型雷达功能强大,结构复杂,战时如何快速维修?”总代表刘勤提出未来战场面临的这个课题。有关方面采纳了他的建议,在新型雷达增加故障自动检测和报警系统。有了这个系统,雷达哪里有故障,如何排除,系统都会自动“诊断”,并开出具体的“处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