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三军挺进中原

2007-07-2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1947年8月,刘邓大军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区。新华社发

解放战

争进行到1947年6月,全国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370万人,战略机动能力大为减弱,战斗力下降;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增加到195万人,机动作战兵力已超过国民党军。解放区大部分地区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踊跃参军参战,后方更加巩固;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为口号的人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形成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蒋介石政府已陷于全民包围之中。

在此形势下,中共中央毅然作出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决策,规定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针对敌我双方战略态势,决定将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指向既是国民党军的要害又是其薄弱环节的中原地区,并确定了“三军配合、两翼钳制”的战略部署:以刘邓大军实行中央突破,以跃进方式挺进大别山,建立根据地;以陈谢大军直出豫陕鄂边界地区,在豫西、陕南建立根据地;以陈粟大军挺进豫皖苏边区,扩大原有根据地。三路大军在中原地区互为犄角,紧密配合,在长江、淮河、黄河、汉水间开辟新的中原解放区。另以西北野战军攻打榆林,调动进攻陕北的敌军北上;以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在胶东作战,继续把进攻山东的敌军东引,以策应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的行动。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4个纵队12万余人,一举突破了国民党军的黄河防线。接着发起鲁西南战役,打开了南进通道。随后,刘邓大军突然甩开紧急驰援的蒋介石大军,兵分三路,千里跃进大别山。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先后越过陇海路,涉过黄泛区,跨过沙河、涡河、汝河等重重障碍,于8月末胜利到达大别山,由此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下旬,陈赓、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集团共8万人,于晋东南强渡黄河,挺进豫西。在豫陕边地区往返机动作战,采取“牵牛战术”分散疲惫敌人。9月初,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主力等8个纵队共18万人组成西线兵团,在鲁西南地区进行沙土集战役后,即以6个纵队越过陇海路南下,挺进豫皖苏边区。到11月中旬,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以“品”字形阵势在中原地区完成战略展开,并调动和吸引了国民党军约90个旅回防中原。随后,中原三军以巩固大别山根据地为中心,密切配合,相互策应,纵横驰骋于黄河以南、长江以北、西起汉水、东迄大海的广大地区。至12月底,打破了国民党对大别山的围攻,巩固并扩大了中原解放区,将战线由黄河南北推进到长江北岸。

在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的同时,内线的西北、山东和晋冀鲁豫、晋察冀、东北等战场上转入了战略反攻和进攻。西北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分别举行沙家店、延清、黄龙等战役和胶东保卫战,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和山东的重点进攻。晋察冀野战军连续举行清风店、石家庄等战役,使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东北民主联军发动秋季攻势,由战略反攻转为战略进攻。

经过半年作战,人民解放军内外线配合,共歼敌75万余人。到1947年底,战争已经主要不是在解放区内进行,而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内进行。毛泽东指出,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