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靖安东周墓葬发掘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7-07-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 丰帆、聂贝妮 记者 胡晓军 我有话说

本报南昌7月28日电本报曾于5月23日、7月5日对江西省靖安县发现罕见东周古墓之事作了报道。记者今天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对该墓葬的发掘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自7月1日起,国家

文物局组织国内的丝织品、竹木漆器、体质人类学、大遗址保护、植物学等五大领域专家云集靖安,对东周墓葬进行全面清理。目前已清理棺木22具,棺内出土了大量的丝织品、人骨架、竹木漆器、玉石器、瓷器和青铜器等。这些文物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和历史价值,填补了国内同期诸多领域的空白。

纺织品文物的出土和清理是这次考古发掘的重大收获,已经清理出较完好的纺织品6块,残片数量众多。从已经清理的棺木分析,绝大多数都有纺织品实物和痕迹,如棺6纺织品均长方形,整幅经加工,有幅边和缝纫痕迹,长130厘米,宽52厘米,明显是为包裹尸体而做,尚未发现成形的服饰。已得到的纺织品品种有方孔纱、丝绢和真丝朱砂印花织物及纂组织物(经编织物组带)等。丝绢密度多为每厘米经线80―60根不等,而且织造平、整、匀、密,颜色多为黑色或深褐色。经编织物组带和印花织物填补了这个时期此类织物的空白。各个棺木中均随葬有纺织工具,这些工具细密精巧,证明这些高精丝织物产于本地,再次刷新了人们对中国纺织织造史的认识。

竹木漆器是该墓葬随葬品种的重要内容。竹席是用来包裹尸体的,其他物品主要随葬在墓主人脚边的竹笥之中。现已清理了竹席、便面(刀形竹扇)、竹笥、竹梳、竹刀、竹勺,木梳、木篦,漆盒、漆勺以及木质纺织工具绕线框、打纬刀、木梭以及目前还未能辨识的精细纺织工具等。其中一件便面柄长37厘米、扇面宽25厘米,用精细的竹篾编成,保存完好,为我国出土最早最完整的扇类实物证据。一件异形漆盒长17厘米、高5.5厘米,保存完好,造型奇特,表面装饰规整的凹凸弦纹,髹黑漆;在黑漆表面刻划有极其精细的刻饰线纹,刻饰线纹等距,间距1毫米,深浅如一,堪称髹漆制品的精品佳作。

棺木内普遍有尸骨发现,并有保存完好的脑髓组织或头骨、人牙、头发等,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国南方地区先秦人骨研究的一项空白。出土的头发长约40厘米,乌黑发亮,散开后如瀑布般的柔软飘逸。而许多人体骨骼内长满绿色的磷酸铁盐类结晶物,这些物质晶莹剔透,折射出翡翠般的光芒,这在考古界是极其罕见的发现,其科技研究价值非常巨大。

十分有意义的是在许多棺木内出土有数十粒尚未炭化的瓜子、桃核等,表明这批死者生前曾食用了同样的食物。当时,这些食物尚未被消化,人就已经死亡。从另一侧面也可以推测,这些人死亡和下葬时间大致相同,时间当在夏季。

墓葬中还出土了一些青铜器和青瓷器。青铜器造型简单,没有装饰纹样,属越系青铜器的制作风格;青瓷器制作较精美,烧成火候高,釉色灰绿,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同样具有春秋中晚期越系瓷器的风格,经过与江西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出土的同类青瓷对比研究,初步可以判定,靖安东周墓葬的年代当在春秋中晚期,其所代表的是一支受越文化影响较为深厚又具有某些楚文化风格的新型青铜文化。

图为专家在鉴定裹尸用竹编席。本报通讯员聂贝妮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