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多策并举,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2007-07-30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崔振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智力支持。”贯彻这些要求,组织部门应当

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注重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河南省安阳市各级组织部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狠抓农民科技知识培训、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支农等工作,为全市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扎实做好农民科技知识培训工作,培养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安阳市将始终把农民培训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加大实施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素质。为此,安阳市先后启动了四项工程:一是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利用农广校、农民夜校、农村中小学等场所,立足主导产业,结合农闲季节,围绕种植业、林业、水利等开展技术培训。从2006年起,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开始启动对务农农民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安阳市滑县、汤阴县被列为全国300个工程实施县,并在两个县分别选择了35个培训示范村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二是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是以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中青年农民为培训对象,开展具有一定学时的种植业、养殖业等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培训,使每人掌握一门农业生产技能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目前安阳市已培训绿证学员13余万人,计划每年培训2万人。三是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阳光工程”是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从2004年启动的一项对有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意愿的农民,由政府财政补贴,在输出地开展转移就业前的职业技能短期培训项目。目前安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每年培训农民10万人,“十一五”期间计划培训50万人。四是科技入户培训工程。科技入户培训工程是组织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扎实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安阳市大力推广农业科技项目,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施展才华搭建舞台,大力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逐步完善农业科技人才信息网络,使安阳市农业科技含量明显提高。一是推广农作物新品牌选育及良种示范基地建设等科技项目,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引导和帮助农民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加大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开发,拉长产业化链条,培育并形成了一批农村支柱产业,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科研人才队伍。三是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新途径,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提供了师资力量。

扎实做好人才支农和“大学生村干部”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发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的支持,加大城市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对农民的服务,安阳市十分注重以人才支农促进新农村建设,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开展支教工作。从1995年开始,每年安排140名教师赴6个县(市、区)农村条件较差的学校支教,全部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市直教育部门开展向农村学校捐助活动。二是开展卫生支农工作。认真落实对农村卫生投入的各项政策,加大卫生支农力度,实施“双百计划”,从2005年起每年由市县两级医疗机构各派50名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到乡镇卫生院支援工作,同时每年为全市乡镇卫生院培养100名技术骨干。三是做好“大学生村干部”工作。从2005年起,安阳市先后选派了大学生村干部1700名。他们兼任村远程教育管理员、实用技术推广员、方针政策宣传员。力争到2008年实现全市每个行政村都有1名“大学生村干部”的目标,使安阳市村级干部的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作者系河南省安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