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把一生献给牧民的“田曼巴”

2007-07-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胡其峰 我有话说

1957年,18岁的田青春从青海省卫生学校毕业后,怀着对理想的憧憬和对美丽大草原的向往,来到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面对艰苦的环境和缺医少药的严峻现实,他不仅把自己的青春留给了草原和这里的牧民群众,更把自己的足迹和人生的价值留在了这里……

有件小事在草原上流传了多年,即便是现在,牧民群众讲起

来依然对田曼巴(藏语意为田大夫)充满了敬意。

田青春来到果洛草原不几年的一个秋天,接连几天的大雨,使平日水流不急的黄河突然变得波涛汹涌。这天,一个牧民惊慌失措地跑来找田青春,说他家小孩得了急病。田青春随即背起药箱骑马赶过去。平时,田青春骑马过黄河就可以赶到病人家中。可这天,由于水太大,激流几次将田青春冲回岸边。被水浸透衣服的田青春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从上游的桥绕道过去,自己的生命安全不会有大碍,但得耽误两三天时间;要么从眼前的洪水中强渡过去,虽说为病人赢得了时间,但对自身安全的威胁实在太大了。

田青春没有多犹豫,他勒紧马肚带,抓紧马鬃,冒死向黄河对岸冲去。一个多小时后,当全身湿透、冻得直打哆嗦的田青春出现在牧民家的帐篷前时,这家人半晌说不出话来。他们把田青春扶进帐篷,激动得连声称道:“田曼巴,你是我们的大恩人啊!”

人们难以想象,在高寒缺氧的果洛草原,田青春跋山涉水需要经历多少生死的考验!他曾三次被河水冲走,险些送命;曾几次被惊马摔下,造成内伤。狗熊拦路、大雪围困、藏獒围攻他都曾遇到,但神圣的职责使田青春一次也没让翘首以待的牧民群众失望过。即使是三更半夜,他也总是像守护神一样来到病人身旁。

地广人稀的草原,一个田青春纵有三头六臂也无法满足群众就诊的需求。于是,田青春在上红科乡开办了牧民医生学习班。以草滩为教室、以大石板为黑板、用电池芯当粉笔,就这样,3个月后,一支会打针、能包扎伤口的赤脚医生队伍活跃在了草原上。

而此时,又一个大胆的设想在田青春的脑海中诞生了:村村建立卫生室。他带领大家赶着牦牛,到140多公里外的县城去驮砖。一年后,上红科镇所属的15个村都建起了卫生所。紧接着,他又陆续选派牧民去各级医院学习外科、内科、儿科等专业知识。几年后,全公社有了45名赤脚医生,有6人能做一般的腹腔外科手术。那时候,让骑马放牧的人拿起手术刀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田青春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在牧区,单靠西医治病,群众的经济负担比较重。田青春想到了用当地的药材来解决这一问题。他请当地的“草药王”带着他登上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不但发现了高原药材的独特药性,还初步找出了中草药、动物药、矿物药品种达200多种,编写了《红科地区中草药》、《青海常见中草药植物名称》、《赤脚医生教材》等书籍,达25万字。

对牧民群众来说,田青春是生命的依靠,是危难中的一颗救星。而对他自己而言,果洛草原是他事业的天堂,草原牧民是他生死难分的孪生兄弟。

田青春的儿子田旭说:“2005年2月14日,父亲患癌症永远离开了我们。父亲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身上盖着一面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它是父亲一生为之努力奋斗的一面旗帜。如今,我们珍存着这面党旗,它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