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成都城乡统筹破解“三农”难题

2007-07-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余长安 我有话说

成都市从解决“三农”难题入手,从2002年开始,在全市实施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核心、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的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协调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探索城乡

统筹协调发展之路

成都市紧紧抓住城乡发展不协调这个主要矛盾,针对“三农”问题面临的人多地少和资源紧缺、生态环境脆弱的基本国情,吸取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分散建设、资源利用水平低、生态环境遭破坏严重的教训,明确提出并大力实施以“三个集中”和“三大工程”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战略部署。

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成都市将原规模小、布局散的116个工业开发区,调整、归并为20个工业集中发展区。目前20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已入驻规模以上企业1105个,集中度达59.9%。

农民向城镇集中。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成都市针对农村人多地少的实际,有组织分层次地引导农民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目前全市共规划建设600个农村新型社区,已有近27万农民住进了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

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采取转包、租赁、入股等形式,推进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集中,实施规模化、集约经营。到去年底,共实施土地规模经营153.8万亩。

构建适应城乡统筹发展机制

建立城乡统一的规划体系。现在成都从市到乡都组建了规划行政管理机构和规划工作监督机制,打破过去城乡分割的传统做法,实行城乡一盘棋、各项规划高度衔接和“三个集中”。

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管理体制。一是公共管理、公共行政、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二是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实行了“乡财县管”,形成了对“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三是撤并30%左右的乡镇、47%左右的村,精简乡镇机构各类人员5000多名。

建立城乡均衡的社会事业发展机制。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率先在全国“实行一元化户籍制度”;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实行了“分片定责入户”的就业培训、援助、督查机制;建立了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基本实现了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全覆盖。

统筹发展风正人和事业兴

成都城乡统筹初步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50亿元,比2002年增长65.8%;全口径财政收入489.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8.4亿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1.68倍和2.13倍。2006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03年下降11.3%。2003年以来,全市排污总量减少了23.31%。荣获“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等称号。

探索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农业、农民稳定持续增收的机制初步形成,农民收入结构由单一的种粮收入转为多元收入。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05元,比2002年增长45.2%。率先在西部实现了县县通高速路、村村通水泥(沥青)路、村村通电话、镇镇通网络。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居住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