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意人才

2007-08-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姚争 段晓明 我有话说

一般意义上的创意人才并不是专指能够进行创意的人才,而是指具有创意产业领域所需的艺术、技术、经营、管理等职业素质的人才。目前,有些专家认为创意人才,是指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以“头脑”服务为特征的、以专业或特殊技能(如设计)为手段的精英人才。以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显然难以担当创意人才培

养的重任,专家呼吁创意人才需要创新教学。

近几年,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迅速,据统计上海创意产业约占GDP7.5%,到2010年北京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将达1000亿元人民币,从而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06年召开的首届中国创意产业大会组委会经过认真调研国内外对于创意产业的分类后,提出十大创意产业类型,即数字软件产业、设计产业、广告公关与咨询策划产业、创意地产与建筑业、品牌时尚产业、广播影视产业、新闻出版业、文化艺术产业、工艺品产业、创意生活产业等。其中传媒产业涵盖广播影视和新闻出版业,是创意产业中最具成长性的产业之一。

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很快带动了人才需求的膨胀,而国内创意产业人才短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一家权威单位对上海、北京、广州广告业的调查发现,广告公司创意人才的需求缺口已达到74%。我国高校每年培养的与创意产业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绝对数量并不少,甚至出现表面上的过剩现象。以传媒类专业为例,截止到2005年3月,全国高校开设传媒类专业达661家,每年毕业生总数在10万人左右。就业难已经成为传媒专业毕业生共同面对的一道难题,有调查表明,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传媒对本科毕业从事一般新闻采编工作的人才需求量已接近饱和。

一方面是社会对创意人才如饥似渴,另一方面是传媒专业的毕业生一职难求。形成这一令人费解的局面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诸多弊端和问题,已严重阻碍传媒产业急需的创意人才的培养,这些问题和弊端主要反映在:

一是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轻视实践环节在传媒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实践性教学效果差。主要体现在:实验条件落后;实验场所不足;实验设备更新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实习经费不足、实习时间难以保证;教师、学生不重视实习等。

二是实践教学内容陈旧,严重滞后于传媒新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缺乏高水平双师型实验教师队伍;设备陈旧造成新的实验无法开出;不注意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成果;社会有关单位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

三是只注重向学生传授已有的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创新知识的能力。实验多为验证性的,缺乏设计性、开发性实验,缺乏科研能力和科研方法的训练。

四是毕业设计环节薄弱,毕业设计论文水平低。主要体现在:经费投入不足,条件落后;选题时不注意联系生产实际和科研项目;指导教师人数少、而学生人数多,造成指导效果不好;做毕业设计时闭门造车,接受单位不愿提供先进的实验条件等。

五是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手段落后,在进行知识传授时,只注重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及好奇心的培养。

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对人才培养和需求之间的差距较大;学生的书本理论知识看似比较扎实,但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较弱,创新精神不足;学生个性不强;毕业生进入社会的竞争力较弱,远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传媒产业对创意人才的要求。

产学研合作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这从根本上为了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这种合作教育模式由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工程学院教务长赫尔曼・施奈德开创,他于1906年在辛辛那提大学推行了第一个合作教育计划。1983年成立世界合作教育协会,标志着合作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潮流。麻省理工学院实施本科生科学研究计划,明确规定大学生的学习内容除了课程学习之外,还有科学研究方面的学习和任务;德国所谓的大学教育的第二次革命,就是指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过程;英国大学则实行工读交替制,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要到与本专业有关的企业部门工作一年或两年,这已经成了制度。实践证明,它是国际公认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最佳途径。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引进合作教育。1991年4月在上海成立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1997年10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九・五”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九・五”期间在全国28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试点工作。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长期以来产学研合作教育一直被作为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模式加以推广,而在本科教学实践特别是重点院校的教学改革中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应用,这是一个误区。

浙江传媒学院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共管的一所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人才的高等院校,2004年升本之后(前身是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经过反复调研提出以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传媒创意人才的办学理念,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确立以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传媒人才为总体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形成传媒创意人才的培养方案,强调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学生从第三学期开始在每个学期都会有为期一周至四周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单设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创新性实践活动;

二、探索创新型传媒人才的招生、培养和就业(创业)的新模式。2006年学院和当地传媒集团联合进行播音主持专业的“未来主打星”合作教育试点,在全省其他院校的二年级非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中通过电视选拔和专业考试,挑选有一定专业基础和较好潜力的学生进入播音主持专业学习,并与电视台签订就业协议,完成订单式培养;

三、依托学院和浙江广电集团联合组建的浙江广播电视研究院,结合“导师制”建设,建立科研项目的研究和教学融合互动的机制,构建各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我们建立了国家动画教学科研基地等大型的针对传媒专业人才的创新中心和影视制作中心,成立了杭州浙广传媒有限公司,组织学生从事广播影视节目的制作和市场经营管理工作,进行产学研的一体化合作教育实践。学院与全国80家省、地、市(县)广播电视台(集团)签订了实践教学合作基地,给学生毕业设计与实习提供场地。成立学生创新基金,资助学生创新实践活动;

四、尝试把就业(创业)教育与产学研教育模式的探索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角度出发改革传统的师资建设制度,建立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们认为以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传媒创意人才是行之有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实际困难,这些需要我们共同研究继续探索。(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