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考改革方案应通过讨论达成共识

2007-08-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杨绍福 我有话说

日前,国内首份由民间高考研究专家推出的、具有完整框架的高考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出炉。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教育部会充分考虑采纳民间的建议。”方案领衔专家、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杨东平表示,期待用这

种“自下而上的”方式呼吁政府部门推进高考改革。

当前,要求高考制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事实上,高考改革的进程也从未停止,特别是在近年大力推进的新课程改革,也将考试和招生制度改革作为改革重点。不过,对于高考改革,以往的习惯做法是以行政意见为主导、专家意见为支持。这种模式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行政力量包办过多,未能充分发挥全社会智慧的合力,高考改革常常因此成为教育部门的单打独斗;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研究任务交给某个研究群体后,由于专家们研究和认识上的局限,常常难免使高考改革方案不能充分反映公众利益诉求。

改革高考制度,首先要改变高考方案的形成途径,为此目的,原先的民间高考方案也曾做出过很多有益尝试。比如,有学者曾经提出,应当强化春季高考,但此方案在我国一些地方试点后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也为此付出不少改革成本。民间方案并不一定正确,但是,民间方案为我们提供了具有较大研究价值和争论空间的范本,这正是其最大意义所在。

高考改革最大的困难在于各种利益的平衡及兼顾。所以,通过公共讨论先达成方向上的共识,对改革中的利益均衡、区域均衡以及公平和效率等的兼顾等达成共识,就显得很有必要。所谓的“拿到公共平台上研究”,一方面指向社会全面公布民间改革方案,听取民间智慧对此的解读和分析;另一方面也要考虑高考改革的专业性、全局性和重要性等特点,吸纳多学科、多地域、多风格乃至持对立观点的专家对此的审读和评价,以便研究民间高考方案的可行性、适合度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且,这种公共讨论应是不受限的,人人皆可参与的。

以往“一肩扛”式的高考改革之路使得教育部门承担了过多的责任,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其原因就在于高考改革背后存在着复杂多变的社会利益博弈,制度设计颇为不易。民间高考方案的好处就在于它不仅能为行政部门分忧,提供广泛的智力支持,而且有助于高考改革共识的达成。“知出乎争”。民间高考方案不一定优于有关部门设计的方案,但它的试验色彩却使其更具有讨论甚至是批判价值。在公共讨论中,民间方案中的可行建议被遴选出来,不可行的建议因其具有一定代表性,对其作出分析和否定,也有利于消除未来可能发生的政策性失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