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安东尼奥尼的电影人生和中国情

2007-08-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春芳 马赛 我有话说

安东尼奥尼和妻子。李春芳摄

2007年的国际影坛,是巨星陨落之年。就在人们还在为英格玛・伯格曼离去扼腕叹息时,又传来另一位为中国观众所熟悉的意大利电影大

师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逝世的噩耗。7月30日晚,安东尼奥尼在妻子的陪伴下,坐在罗马家中的沙发上平静地离开了人世,走完了他94年漫长的人生旅程。

对于死亡,安东尼奥尼自己似乎早有准备。1985年那次中风导致的瘫痪和失语,长久以来一直折磨着他。去年9月,在结束了自己最后一次画展《多彩的寂静》之后,安东尼奥尼的双目彻底失明。这对于一个视电影如生命、与光和影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来说,无疑意味着生命的终止。无望的他对妻子恩丽卡说:“该结束了。”之后便常常连续三四天拒绝进食。恩丽卡心疼之余,却也十分无奈:“我可以代替他的声音,但却无法充当他的眼睛。”

生命于他:拍电影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1912年9月29日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城市费拉拉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毕业于博洛尼亚大学商贸学院。早年曾在一家电影杂志从事电影评论工作,后来做过助理导演和编剧,1947年以纪录片《波河上的人们》正式走上导演之路。在其长达60年的波澜壮阔的电影生涯中,安东尼奥尼为世人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他拍摄的17部长片和16部短片,几乎部部称得上是精品,对后来的电影艺术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安东尼奥尼在电影艺术上的造诣和成就得到举世公认,一生中收获了无数荣誉和奖项,其中包括5个威尼斯电影节、4个戛纳电影节、1个柏林电影节和1个奥斯卡奖项。由于他对电影艺术的卓越贡献,1995年和2002年分别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和威尼斯电影节“圣马可终身成就奖”。

安东尼奥尼一生都在坚持自己对电影的理解,倾其毕生精力对电影艺术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同时勇于创新。他曾说过:“生命对我而言只意味着一件事:拍电影。”安东尼奥尼努力促使意大利电影从新现实主义转向内在的写实主义,这种注重探索人物内心的创作风格,使其成为意大利电影向现代电影过渡的奠基者,被誉为20世纪世界影坛代表人物之一。

他于上个世纪60年代拍摄的“现代情感三部曲”――《奇遇》、《夜》和《蚀》以及《红色沙漠》等影片,均为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后者还被影评界誉为“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电影”。这些影片通过对人物精神混乱状态和有悖常理行为的刻画,敏锐而准确地触及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破裂以及人与周围世界间的疏离和异化。《放大》一片是安东尼奥尼的艺术电影代表作,此时的他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的中产阶级,而把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国际舞台,对嬉皮士年代的流行文化作了深入而生动的探讨。安东尼奥尼从不单纯追求高票房,“完美的探索”才是他追求的最大目标。他曾强调,对于电影人来说,最大的危险是认为电影提供了可资撒谎的奇妙手段,而他自己只相信来自于真情实感的启示。

有人说,安东尼奥尼是一个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诗人,但他的作品却不适合朗诵,只适合静静地阅读。这番评价恰如其分地道出了安东尼奥尼电影作品鲜明的个人风格。安东尼奥尼总是要求演员用最少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内心的冲突和矛盾,他认为讲得越多,越清楚,也就越没有意味。透过稀疏的语言和缓慢的长镜头,安东尼奥尼对现代人特别是中产阶级以及女性内心世界的孤独与寂寞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他的影片对于孤独所处的环境的设计,在视觉处理上也是别具一格。安东尼奥尼常常通过现代建筑的直线条和硬质地所展现出的冰冷外观,暗示人物在戏剧性时刻所感到的空虚和孤寂。这种通过构图和视觉结构来揭示潜在涵义的表现手法,曾经深深影响了后来的一大批电影人,但却只有少数人能够获得像安东尼奥尼那样的成功。

1994年,失语和瘫痪10年之久、年届82岁的安东尼奥尼,又一次重返拍摄现场,执导了他最后一部故事长片《云上的日子》,用行动再次证实了自己的人生信条。他通过草图、眼神、手势以及与妻子的默契交流(妻子充当他的传声筒),熟练和自信地传递着自己的想法,一切都显得那样非同寻常。起初投资方担心安东尼奥尼不能单独完成拍摄工作,所以特意请来德国著名导演维姆・文德斯协助其拍摄,但据说文德斯在现场常常是只有惊讶和旁观的份儿。这部短片集式的作品作为对安东尼奥尼一生所关注主题的一次总结性阐述,仍然呈现出安东尼奥尼当年的风采,无论是哲学主题的挖掘,还是影像精美严谨的构成,都显示出一代大师的非凡才华,在国际影坛获得了如潮好评。

   

《云上的日子》剧照   《夜》剧照     《红色沙漠》剧照       《蚀》剧照

中国于他:情未了

为表彰安东尼奥尼为世界电影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2002年第5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特设“安东尼奥尼电影回顾展”,其中包括他1972年来华拍摄的曾经引起轩然大波的大型纪录片《中国》。按照安东尼奥尼本人的说法,“这是一部不带教育意图的影片,我是个观众,一个带着摄影机的旅游者。”此届威尼斯电影节向安东尼奥尼颁发了“圣马可终身成就奖”,并为庆祝他90岁生日举行了晚宴。当安东尼奥尼坐着轮椅像一尊雕像出现在会场时,全场起立向这位大师长时间鼓掌致敬,场面十分感人。

2004年,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展映了安东尼奥尼联合中国香港导演王家卫及美国导演索德伯格拍摄的《爱神》,这也是他的最后一部电影作品。安东尼奥尼抱病出席了影片的发布会,面对全场的热烈欢呼,他努力挥手致意。一天后,在威尼斯丽多岛的一家酒店内,安东尼奥尼接受了中国记者的采访。尽管当年因为拍摄《中国》遭到了批判,大师对中国仍然一往情深。在见到中国记者的那一刻,他和夫人都非常动情,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当记者将大师当年到访过的地区的图片展示给他们看时,他和夫人紧紧地拥抱住我们,泪水夺眶而出。

由于安东尼奥尼失语多年,与他进行交流只能通过其夫人恩丽卡传译,解读大师做出的手势和眉宇间流露的神情。恩丽卡说,1972年的中国之旅,对于她和米开朗基罗来说,是刻骨铭心的记忆。时隔32年,当时拍摄过程中的点滴往事仍然历历在目。安东尼奥尼用手势和表情告诉记者,多年来他一直都非常期望能重返中国,亲眼看看伟大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看一看他热爱的中国人。尽管由于身体原因,安东尼奥尼最终也未能实现重返中国的心愿,但2004年冬天由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意大利电影城和北京电影学院联合举办的“安东尼奥尼作品回顾展映”,给了大师极大的安慰和满足。他的妻子恩丽卡在《中国》与中国32年后“重逢”的致辞中说:今天《中国》在北京放映,借此机会再次向你们表达安东尼奥尼对中国的感情。

8月2日,安东尼奥尼的葬礼在其家乡费拉拉的圣乔治大教堂举行,这里正是他94年前接受洗礼的地方。与大师亲密合作过的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曾多次为安东尼奥尼撰写剧本的意大利编剧多尼诺・古埃拉等人出席了葬礼,遗孀恩丽卡目送其棺木被安放在灵车上,整个仪式庄严而简朴。连日来,意大利各界对安东尼奥尼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总统纳波利塔诺说,“安东尼奥尼是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界领袖和文化探索者之一。”罗马市长韦尔特罗尼表示,“安东尼奥尼的去世,不仅让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导演,还让我们失去了一位现代电影艺术大师。”威尼斯电影节组委会也作出决定,将在今年的电影节期间举行“安东尼奥尼电影回顾展”,以纪念这位世界级的电影大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