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再穷不能“穷”人才

2007-08-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吴玲 我有话说

每年仅仅10余亿元财政收入的贵州安顺市,近3年来全市各级财政先后投入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经费达4170多万元,截至2006年底该市各类人才总量为25.44万人。安顺市委书记陈海峰说:“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虽说安顺市目前经济总量小,但财政再穷也不能‘穷’人才”。

“再穷不能穷人才”,多么掷地有声的话语,多么实实在在的举措。安顺市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为鼓励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在财政资金吃紧的情况下,勒紧裤带过紧日子,投入首先给人才,好钢用在刀刃上。他们为人才发放了3~10万元的“安家费”,为人才提供住房、配备电话、电脑以及交通工具,设立“人才专项奖”等等,把钱用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上,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干事业的环境,从而吸引大量人才涌入,为安顺的经济发展作贡献。

“再穷不能穷人才”,这句话好说,但真正实行起来或做好了不容易。在一些地方,一说开发,少不了资金投入。开矿如此,人才开发也不例外。与开矿所不同的是,人才开发愈显无形和长期,短时间内,很难看到开发的效益。或许因为如此,一些地方在人才开发的资金投入问题上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大会小会都强调,一说投钱便溜掉,真正花在开发上的资金十分有限。

还有的地方,是“再穷不能穷肚皮”,在吃喝上总是有钱,一顿饭几千元慷慨大方;讲摆场,盖豪华办公楼,建楼堂馆所有的是钱;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资金足额到位……可是一说到人才投入,总是手一摊:“财政紧张,没有资金投入”!这些地方领导你说他不知道人才的重要?不是,而是他们只看短期效益。搞“形象工程”,可以立竿见影,眼前就能看到,可搞“人才工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此时此地或一时很难见效。所以穷的总是人才,人才要在贫穷的土壤上很好地发挥他的应有作用,当然是不可能的。

再穷不能穷人才,这是重视、培养、使用人才的一着妙棋,这样的用人观念与时代合拍。近年来,党中央把发现、培养和大胆使用人才提到战略的高度,多次强调,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并指出,人才培养工作做不好,就是最大的过失,现在还不是所有的同志,尤其是各级领导都能把人才当国宝来对待。资金投入上的错位,把有限的资金不是用在人才工程上,而是用在不该花的地方。平时不注重人才的培养、使用,一旦到急需人才的时候才想到人才,结果“人才用时方恨少”。人才兴,国家兴。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必须像安顺市那样,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再穷不能穷人才”,舍得花本钱,下工夫为人才的培养、开发、使用多些投入,提供保障,为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才能形成拴心留人的“强磁场”,形成人才干事业的强大“源动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