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京形成“从农田到餐桌”的现代食品安全监控体系

2007-08-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刘浦泉 我有话说

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北京市不断提升应急反应能力和市场控制能力,已初步形成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食品安全监控体系。今年上半年,全市共监测抽查65大类食品的43791个样本,总体合格率达95%。其中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的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蔬菜、猪肉和豆制品等六类食品的合格率

达97.18%。

据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主任张志宽介绍,早在2000年,北京市就启动了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工程。2003年,北京市成立了由工商、卫生、商务、质监、农业等15个部门组成的北京市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动机制,负责全市食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监督协调。至今,全市308个乡镇(街道)、500余个居(家)委会均建立了食品安全协调制度,90%的社区和行政村设立了食品安全监察员。

近年来,北京市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减轻和消除食品安全危害与风险为目标,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的科学评估、市场准入、监测与监督抽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信息归集发布和日常监督协调六项机制。同时,将食品安全列入全市四个主要安全领域之一,明确了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各部门、各区县在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中的不同责任,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

目前,北京市建立了蔬菜、水产、鲜肉、豆制品、调味品等25个大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全市21家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全部与大型现代化屠宰企业和无公害蔬菜基地签订了“场厂挂钩”定向经营协议,378家零售市场全部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签订了“批零挂钩”协议。进入北京市场销售的水产品、蔬菜,必须提交检测报告和产地证明。

占北京蔬菜批发量三分之二的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常务副总经理顾兆学告诉记者,进入市场的蔬菜需进行电子信息登记,查询有无“绿色”标识和产品检测证明。市场还利用快速检测仪对蔬菜农药残留等随机抽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进入市场的鲜肉,市场配有IC卡,在屠宰、零售等各个环节层层加载信息,并加贴条形码,杜绝来源不明、私屠乱宰的鲜肉上市销售。

北京市还采取备案、抽检、下架、退出等措施,确保流通领域重点商品的质量安全。每年从市场上抽取食品样本近10万个,并加大对不合格食品及其经营者的失信惩戒力度。对不合格食品及其经营者,一律录入43个政府部门联网的“黑名单”,使其投资等行为受到多种限制。2003年至今,已有3555种危害较大的不合格食品、51家屡出问题的企业被强制退出北京市场。此外,还有部分产区的产品因多次抽检不合格也受到强制退市处理。

为确保奥运食品安全,北京市成立了奥运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制定了奥运食品安全标准,构建了奥运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目前,北京已确定了10大类345个品种的奥运食品安全主体标准。对奥运食品供应商、赞助商、定点供应企业及物流配送中心,制定了专门的食品安全监控方案,从生产源头、产品加工、物流配送到供货的全过程进行持续监控。至今,已有6800个食品样本的检测结果被录入奥运食品安全监控数据库。

据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今年初开展的问卷调查,消费者对北京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94%,对北京食品市场感觉放心和基本放心的占90%。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