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企业智商还是团队智商

2007-08-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素峰 我有话说

前不久市场上几乎同时出现两本值得关注的书,一本是美国管理学家吉姆・安德伍德的《企业智商》,另一本是中国管理学者钟国兴的《升级才能生存》,这两本书一个强调“企业智商”,一个强调“团队智商”。

无疑,“企业智商”和“团队智商”有相同之处,它们的共同点是超越了个人智商,从一个组织的角度来看智商问题。这样的概念之所以能够出现,是因为信息化、全球化带来企业生存环境的高频率变化,机遇和风险同时大大增加,在一个企业中,仅仅一个或者几个人的智力得到发挥的体制,已经无法让企业在这种环境中应对自如,惟一的办法是尽可能让更多的人的智力获得发挥。

那么,“企业智商”和“团队智商”的区别何在?区别在于,企业是一个包括人、资金、设备在内的组合,是一个综合体,而团队是一个有组织的人群,因而企业是没有智商的,资金和设备哪里有智商?只有团队才会有智商,只有团队智商的概念才能成立。从这种角度说,安德伍德使用了一个并不规范的、并不严格的概念。

安德伍德是这样定义企业智商的:“企业智商是对企业的战略、组织方式和性格这三大主要方面的度量”。那么一个企业的智商是什么组成的?安德伍德认为组成企业智商有17个方面,包括1、战略:营销、创新、产品技术、产品组合;2、组织:CEO特质、管理人员、文化、正式结构、企业战略、对待变革的态度、内部技术应用;3、性格:价值观、道德规范、员工的价值、卓越的等级、质量和过程。其实,这17个方面几乎包括了企业得以运行的各个方面的要素,很难说这是“智商”的“组成”要素,也不能把它们作为直接测度智商的要素。因为“产品技术”、“产品组合”、“卓越的等级”之类,应该说是团队智商的结果更合适。

什么是智商?智商是智力的商数。什么是商数?商数是被除数除以除数获得的结果,因此智商是用百分比来表示的。但是在安德伍德那里,企业智商并不是一个商数形式,而是一个混合物。实际上这样的混合物离智商的本意相去甚远。相反,倒是钟国兴给出了“团队智商”一个基本定义:“所谓团队智商就是一个团队中释放出来的智能,互相抵消之后同人数的比值”。他认为团队智商并不是人们的智力的简单相加,它的高低取决于三个因素:

1、体制的空间。如果体制允许人们的智能充分释放出来,那么这个团队智商就可能是高的;如果组织提供的空间狭小,那么团队智商就是低的。例如,如果一种体制只是允许一个企业中的最高领导有独立思考的权利,那么这个企业无论有多少人,它的智力只是相当于一个人的,智商就会很低。

2、智力的方向。如果人们智力的指向是一致的,那么它们是正数的相加;如果人们的智能的指向是相反的,那么它们是正负相抵消。这种抵消的结果就是智能剩余数。

3、人数。一个组织的智商等于这个组织的体制允许释放出来的智能,再经过正负抵消,最后获得的剩余数,然后用这个组织的人数除以剩余数,获得的结果就是团队智商。

在我看来,钟国兴的“团队智商”要比安德伍德的“企业智商”准确,有更多的科学意味。

那么,怎样来提高一个组织的智商呢?钟国兴给出的办法是建立自由团队,构建双型组织,实行点式管理。什么是自由团队?他认为自由团队在世界500强的许多企业中已经存在,这就是类似通用的“产品创新小组”、沃尔玛的“研讨团”、福特的“研讨会”等的组织形式,其特点是人们根据对问题的兴趣组成,完全平等自由地交流,每个人在其中充分发表意见。那么自由团队和正规的执行组织是什么关系?两者是互补关系,如同DNA的双螺旋关系。他认为只有这种被他称之为“双型组织”的模式,才是会思考、能执行的可以应对信息化、全球化挑战的组织。那么这种组织怎样进行管理,他认为应该进行点式管理,也就是找到问题点、症结点、突破点、未来点、升级点、操作点,才能实现技术、产品、人力资源直至整个组织的升级。因此钟国兴宣称在信息化、全球化时代,一个人指挥一群人的“牧羊式”的英雄型企业家越来越没有持久的生存空间,将来的企业家应该是智者型的。

中国的管理学者的队伍正在崛起。钟国兴的企业升级、团队智商、自由团队、双型组织、点式管理已经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至少可以从一个角度解释为什么一些企业特别卓越、基业常青,为什么还有许多企业大起大落、寿命短暂,从而为21世纪的企业管理指明了方向。

《升级才能生存》钟国兴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