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考状元不是一个“筐”

2007-08-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钟一苇 我有话说

日前,教育部发言人表示,高考状元只是一个人一次考试成绩的反映,并不代表他的所有成就和未来发展;教育部不提倡对高考状元进行宣传和奖励。同时,这位发言人还批评了现实中存在的以高考状元作为工作成效标准的倾向。

每年夏天,高考状元总免不了成为一个纷纷扰扰的话题。政府、学校、媒体、企业、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似乎都按捺不住冲动,或多或少地用各种方式给“状元热”添柴加薪。这也难怪,高考本来就是件举世瞩目的大事,再加上一个颇有些科举时代流风遗韵的“状元”头衔,人们的想象力很容易就被激发起来。不同的人在“状元”这个“筐”里各取所需,而保持高考状元的“热度”则是各方面需求得以满足的一个前提。于是,年年有人说要对高考状元冷处理,但年年又不免热炒依旧。

此次教育部强调,高考状元只是测验的一次成绩而已,不应有过多的期盼,不应掺杂过多功利性内容和目标,无疑旨在消除“状元”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恢复社会的理性认知。不过,教育部的表态能否给状元现象“消肿”,还得看社会各个方面的反应如何。

首先,一些地方政府和学校会不会改变“以高考状元作为工作成效标准的倾向”,将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无可否认,不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状元”这个亮点太过倚重,往往希望以此提升知名度,体现办学业绩。好像出了状元,就有了金字招牌,一切现存的毛病都可以忽略不计,一切潜在的问题都能消于无形。如果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者本身对状元怀有如此期待,甚至自己就是炒作的始作俑者,状元怎会不走俏,怎会不附着更多东西?

高考状元成为教育部门的“抢手货”,奇货可居,自然也就引来许许多多各有所求的追捧。家长们纷纷将“状元”作为激励子女的榜样,以为找到了攻克高考的灵丹妙药;出版商摸准家长的心理,推出一套套以“状元”为卖点的《宝典》;企业看重状元的超高人气,或设重奖,或请其代言产品;高校也乘势而上,以“招了多少状元”作为成功招生的重要标志;还有一些民间机构奖励状元,试图以此引起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围绕着高考状元,有人寄予厚望,有人获名,有人得利,还有人名利双收。如此一来,“状元”再不仅仅是考试成绩第一名的代称,而是杂糅了诸多社会期望和利益诉求的一个象征。因此,关于状元的种种现象年年重演,也就不足为怪了。

当然,在众多以状元为对象的操作中,也不乏有益之举,只不过这部分努力通常被芜杂的名利追求所淹没。人们对高考状元有所企图,当太多的人将之视为一个满足愿望的箩筐时,状元发生“变异”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如今,教育部的声音是一种理性的导向,而它的预期效果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达致。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