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辽宁:让图书、操场等教育资源循环使用

2007-08-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毕玉才 苗家生 我有话说

这个暑假,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区张相镇小学五一班学生郭畅心情特别舒畅,嗜书如命却家境贫寒的她既没办借书证,也没交押金,就先后看了八九本新书。

原来,这些书都是从其他学校“漂流”过来的。辽宁省精神文

明办青少处处长牛微告诉记者,铁岭市通过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实现了城乡中小学校的资源共享,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农村孩子的看不起书的问题。由此开始的教育资源共享,在辽宁已渐成燎原之势。

“图书漂流”:从清河启航

铁岭市是欠发达的农业地区,30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71%,未成年人有40万。在校生人均课外读物仅有5至7册,与教育部门要求的小学生人均可读图书25册、中学生30册以上的目标相去甚远。铁岭调兵山市沙后所村小学有97名在校生,却只有一个书柜,里面的几百本旧书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清河区算是比较好的区,但22所农村中小学校也仅有图书4万册。

“不能让一个孩子输在起跑线上。”2006年5月,铁岭市文明办决定整合社会各界力量,为农村中小学捐建、援建图书室。全市城乡共筹集捐款30万元、捐献旧书28485册。当年9月,捐赠的旧书和用捐款统一购买的18665册新书,全部送到100所农村中小学校。

近5万册图书,对100多所学校来说仍是杯水车薪。为了让所有中小学生共享这批图书资源,清河区在张相镇推出了“图书漂流”活动,并推广到全区、全市。首先由区政府拿出2万元资金,再募集社会各界捐助购买新书,加上以前各校图书室里的可用藏书,统统集中到镇里,以镇中心校为总站,将全镇的村小学按校址划分为山区、南部、北部三个漂流区域,定期将书箱轮流送到各村小学。每月在校际、片际间进行接力式传递,进而将图书在班级、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传递。村小学各设一名活动负责人,负责图书在本校内班级间的漂流及管理,班主任负责班内学生间的漂流、管理及阅读指导。

铁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李子奎说,漂流减少了图书积压,节约了国家资源,同时也减轻了农村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用少量资金让孩子们看到了更多的书,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张相镇中心校及所属村小学,9所学校共有学生999人,参与漂流图书2729册,人均不到3册。但流动起来,以每位学生每月读4册书计算,每位学生一年可读课外书48册,从入学到毕业共可读课外书288册,大大超出教育部要求的生均25册图书的标准,实现了“图书藏量小,而读书总量大,学生天天有课外书读”。

资源闲置:久拖未解的难题

利用图书漂移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应正视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的不足。目前,中小学校教育资源大量闲置已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曾经算过一笔账:“目前我国有在校中小学生2亿多人,以每个学生用15册课本计算,每年要用30多亿册课本,消费纸张达55万吨,需砍伐1100多万棵树。”按他的算法,“循环节约使用文化纸,若以中小学人均课本费180元算,全国每年至少可节约书费316.8亿元。”然而直到如今,他所倡导的“教科书循环使用”还是空中楼阁,只在少数地区艰难试水。

资料表明:在美国,学校的课本随着课桌椅一起编号使用,学生学期结束后还给学校;在澳大利亚,新入学的学生拿着老师列的书目和自己的借书卡,到学校图书馆借阅课本,学期末归还;在德国,学校不定期举行旧书交易,鼓励学生将自己不用的各种课本与他人交换。而我国尚是发展中国家,教育资源的“一次性”使用现象普及面很广。有数据显示,我国1794所公立大学图书馆藏书6.6亿多册,而公共图书馆藏书4亿册,流通率平均低于40%,大批图书在睡觉。

沈阳市一些高校附近,每到金秋时节,就会云集一批“破烂王”,盯着大一新生淘汰下来的军训服装。辽宁省普通高校招生人数每年都在十七八万人,以每套军训服装70元计,每年的消费就达1200余万元。花费如此巨大,但军训结束之后,这些服装只有压箱底或进旧物市场的份儿,更有甚者会被直接扔进垃圾箱。沈阳药科大学曾联合中国医大尝试过军训服装的循环使用,由保卫处统一回收上一届同学穿用过的军训服装,以特低的价格转让给下届同学,但好多学生宁可多花几十元钱也要买新的。

这种未贵先娇的心态,无疑是教育资源循环使用路上的又一只拦路虎。

资源分享:一个不远的梦

今年大学生毕业前夕,沈阳大学校园内挂出了一块“学生用品置换中心”的牌子,前来置换学习和生活用品的大学生络绎不绝,行李被褥、电脑书籍、运动器材、洗漱用品纷纷被摆上柜台,明码标价出售或交换。

据了解,置换中心主要从事学生学习、生活用品置换和代卖。旧物由学生自己估价,置换中心代卖成功后收取一定费用。

一位参加过置换的大学生告诉记者,“大学四年,毕业生都有许多衣物、书籍及生活用品不知怎么处理,扔了可惜,带回家又要花运费,而这些东西又是新来大学生的必备用品,彼此交易置换,循环利用,确实是件利国利民两全其美的事。”

令人欣慰的是,这样的想法在辽宁好多地方正逐渐形成共识。2006年10月15日,沈阳市166中学在全市率先敞开校门,让社区居民健身,引来居民掌声一片。时隔近一年,今年7月20日,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引导下,沈阳市又有10所学校面向社区居民免费开放。166中学开放操场以来,进校锻炼的居民达1万多人。鞍山市为了避免中小学公共设施资源闲置浪费,不仅分步骤向市民和学生免费开放校园,个别学校甚至免费开放舞蹈室、多功能教室、少儿阅览室和计算机教室。清河区委宣传部部长李铁刚对记者说,在公众活动场所、教育资源相对紧缺的我国,教育资源循环使用、分享共享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将成为趋势。

照片说明:“漂流”减少了图书积压,节约了国家资源,同时也减轻了农村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图为志愿者在图书漂流中心整理图书。照片来源:新华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