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治淮工程发挥 防洪减灾效益

2007-08-1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今年7月,淮河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淮河洪水虽然来势凶猛,淮河防汛工作却显得井井有条,造成的灾害程度也相对较小。淮河防总秘书长、淮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汪斌告诉记者,今年淮河洪水未造成大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近年来相继完工的治淮工程,经受住了洪水

考验,充分发挥了防洪减灾效益。

据了解,1991年淮河大水后,国家确定建设治淮19项骨干工程,特别是2003年加快淮河治理步伐以来,淮河流域已形成由大型水库、分洪河道、堤防、行蓄洪区等组成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和防洪管理体系。目前,总投资447亿元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中,大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怀洪新河续建工程、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等9项工程已经完工。

淮河干流此前多座水库属于典型的“病险库”,并不能有效拦蓄洪水。国家在治淮工程建设中,加固并兴建了一批水库,产生了巨大效益。淮河流域18座大型水库在今年洪水中共拦蓄暴雨径流近21亿立方米,拦洪、削峰效果明显,在建的燕山水库经受住了连续三次较强的暴雨洪水,拦蓄洪水8100万立方米,避免了下游泥河洼蓄洪区内12万良田的淹没损失,防洪直接效益达2.8亿元。

行蓄洪区的恰当运用对降低淮河干流洪峰水位,缩短高水位持续时间,缓解淮北大堤等重要堤防的防守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今年的洪水中,淮河流域先后启用了老王坡、蒙洼、上六坊堤、下六坊堤、南润段、邱家湖、姜唐湖、石姚段、洛河洼、荆山湖等10个行蓄(滞)洪区,使得淮河大洪峰逐次被削减。淮河防总秘书长汪斌说:“这10个行蓄洪区的综合运用,缩短了洪泽湖持续警戒水位时间3至4天。”

在19项治淮工程中,涉及洪水出路的工程有入海水道近期工程、入江水道加固工程等4项,且都已竣工验收。在应对今年洪水的过程中,淮河防总于7月10日适时启用入海水道分洪,淮河入海水道开闸行洪,最大限度地加大洪泽湖的出湖流量,有效降低洪泽湖水位0.2米以上。(何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