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曼谷大运会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2007-08-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庆环 我有话说

奥是来自曼谷蓝甘杏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本科四年级的学生,是本届大运会的志愿者,负责记者驻地酒店的分新闻中心的交通事务。他每天从早上六点半一直工作到夜里八九点钟。每天早上,他都会在分新闻中心和记者就餐的地方询问每位记者的出发时间,然后到时候去提醒记者坐班车。虽然奥从小在曼谷长大,但有时也有他不熟悉的地

方,有好几次,记者听到他都是给自己的父亲打电话来寻找解决之道。

奥身上体现出的热情与礼貌,主动服务的精神,让人非常感动,更主要的是,他提供的服务非常有效有用。在曼谷大运村,记者也常碰到一些非常热情,却帮不上忙的志愿者,比如丽晶。丽晶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她在主新闻中心负责接待工作,虽然她不是华裔,但从小就学习中文,说着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记者到达的当天,她就主动拿出自己的电话让记者用,她也是把电话留给记者,以便有麻烦时找她。有一次,记者在湄南河畔找不到渡口,打电话问她,她也不熟悉,但之后,她不断地打电话过来,告诉自己打听到的信息,但基本上提供不了任何帮助。从曼谷大运会的志愿者表现,记者发现,志愿者不仅要语言好,服务热情,同时也要有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当然,要是有一定的生活阅历,更好。

作为一名在曼谷采访大运会的中国记者,要经常穿梭于赛场之间。有时趁比赛间隙去参观当地名胜,或是偶尔穿过闹市到商场和地摊闲逛时,总觉得感受颇多。

在曼谷的街头,虽然也会碰到对英语一问三不知的人,但是,绝大多数的人都可以用简单的英语对外国人提供帮助,这些人包括轮渡的售票员、地铁的检票员、报亭的售报员、非大排档性质的餐馆的服务员,银行、邮局及旅游点的工作人员等。这些曼谷人与外国人的对话绝不是几句“你好”、“欢迎”之类的简单用语,而是实实在在的诸如指路,点菜,货品的材质、如何换钱,如何退税等内容。看来,这些岗位的工作人员的英语能力好坏对办好一届世界性运动会至关重要,毕竟来到这里的运动员、教练员、记者们,不只是待在大运村和赛场里,他们肯定会跑遍全城,更不用说那些来看比赛的外国游客,他们更是会到达这个城市的角角落落。

曼谷的交通不是很好,经常塞车,道路上的空气质量一般,以至一些街头的商贩都戴着口罩,但另一方面,曼谷人又是讲环保的,宾馆房间赠送的饮用水是可以反复使用的玻璃瓶装的。

在曼谷走马观花了几天,感觉这里称得上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而这种国际化,不是有多少高楼大厦,最主要是它有国际化的服务意识。在曼谷,即使是大排档也有英文的菜单,好一点的餐馆更是准备了图文并茂的、标有多种文字的菜单。(本报曼谷8月14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