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陇原逢甘霖

2007-08-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宗立 我有话说

“共产党啊就是好,农民种地不上税,娃娃念书不收费,送罢政策送科技,还能免费看大戏,老汉看病能报销,和干部待遇一样好!”这是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清源镇七圣村62岁的王树怀老汉,在听了省委宣讲团在本镇宣讲对谈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后,现场编的一段“顺口溜”。

自今年5月14日,甘肃省委开展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乡

镇、入社区”宣讲对谈活动以来,省委宣讲团24个小组48位专家(来自省委宣传部、省委党校、省内高校、省社科研究机构和涉农部门),分别深入到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172个乡镇社区,开展宣讲和理论对谈。

宣讲团成员深入到乡镇、社区,围绕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结合省情、市情、县情,针对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用群众身边鲜活的人和事,阐明理论观点,分析政策措施,生动活泼的讲解,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

在张掖市举行的宣讲活动中,来自市、区机关干部和基层代表聆听了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励小捷的宣讲,并听取了西北师大李兴江教授所作的经济工作辅导报告,反响热烈。甘州区党寨镇村社干部、群众代表与励小捷等领导、宣讲团专家,展开了别开生面的理论对谈,围绕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结合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农村教育卫生事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就业打工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话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

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宣讲团成员每到一地,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宣讲内容,增强针对性,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

在定西市漳县武阳镇宣讲对谈会上,一些干部群众提出:“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乡村干部的作用?”“如何处理好干群关系?”宣讲团专家说,乡村干部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调整发展思路,树立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创业精神,领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要经常和农民群众沟通,多为他们出点子,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在酒泉市金塔县金塔镇宣讲对谈会上,当干部群众提出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有哪些时,宣讲团专家指出,仅仅靠财政投入建设新农村是远远不够的,应该争取多元化的投资,各地要发挥区位优势,创新发展思路,搞特色产业经济,只有产业经济壮大了,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干部群众结合实际,直接发问;专家深入浅出,耐心解答;面对面,心连心,把握群众的脉搏,找到基层的兴奋点,用生动事例和翔实资料,努力回答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使宣讲对谈活动成效显著。

“村里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留守的都是妇女、老人和儿童,依靠谁来建设新农村?”在金昌市永昌县东寨镇进行理论对谈时,村民们提出了很现实的问题。宣讲团专家说,要看到“打工经济”的综合效应,农民外出打工,带回来的不仅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他们与外部市场联系广泛了,信息畅通了,观念转变了;打工虽然会造成暂时的劳动力外流,但最终是会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建设新农村关键要在发展农村产业经济上做文章。

在开展宣讲对谈过程中,宣讲团还通过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各地的实际情况和群众的思想状况,开展咨询服务,积极为当地加快发展出谋划策。

在甘南、临夏宣讲对谈时,宣讲团成员发现,如何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广大干部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宣讲团成员经过深入调研,和大家一起讨论对谈:人才短缺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长效机制,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解决基础建设、人才培养、资金投入、资源开发等突出问题,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提高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

“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精神食粮”。陇西县巩昌镇东巷村党支部书记杨宏伟动情地说,“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原来与我们基层群众的生活那么贴近、那么易懂,我们面对的困惑都能从理论政策中找到答案,希望专家多下基层,为我们送上一道道丰盛的‘精神大餐’。”

据了解,这次宣讲对谈活动,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截至目前,省、市、县三级宣讲团共进行宣讲对谈800多场,受众近30万人次,覆盖了全省大多数乡镇、社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