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股市的影响

2007-08-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徐启生 我有话说

美国次级按揭信贷危机的阴影继续笼罩着全球股市。16日,纽约股市道琼斯指数开盘后便一直下挫,最高下跌340点,其后跌幅收窄,收盘下跌了15.69点,跌幅

为0.12%,报12845.78点。这是道指连续第五日跌市,也是自从4月24日以来,首次跌破13000点。受美国次贷市场危机等因素影响,欧洲股市也元气大伤,其中伦敦金融时报指数跌破6000点的关口,16日收盘报5858.90点,下跌了250.40点,跌幅为4.10%。这是金融时报指数自从2003年3月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17日东京股市日经225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大跌874.81点,收于15273.68点,跌幅达5.42%。

此次道指重挫,源于一些公司的负面消息而引起市场对次贷危机的新一轮担忧。美国次贷市场出现信贷危机,是由于美国金融机构向信贷记录不佳的置业人士提供按揭贷款,然后将这些贷款证券化,再以一个较高的回报率,卖给个人或者是机构性投资者,这种按揭抵押债券,在美国被称为次级抵押贷款。美国最大抵押贷款机构“全国金融公司”传出已无力在商业票据市场融资的谣言后,其股票急骤下跌,持续第五天下跌,下跌了3.17美元至21.29美元,美林证券公司当天宣布下调其信用评级,降至“卖出”级,建议投资者抛售其股票,并称“投资市场可能会急剧恶化”。此举导致“全国金融公司”股价跳水13%,创下1987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同时,美国高盛公司股价下跌了4.85美元至164.90美元;MFA抵押投资公司股价下跌了39美分至6.01美元。美股动荡又加剧了市场不安气氛,各界普遍担心次贷危机会波及其他金融领域,由此引发昨日的全球股市下滑。

前几年,美国住房市场高度繁荣,迅速发展。当房地产市场降温,房价下跌和利率上升时,许多次贷市场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造成很多放贷机构遭遇严重财务困难甚至破产。危机发生后,美国的银行、抵押贷款放贷机构以及其他融资公司纷纷采取避险措施,提高放贷标准,整个市场出现了浓重的“惜贷”气氛,市场陡然出现资金流动性不足。这一形势加重了投资者对于整个金融市场健康以及美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导致股市剧烈动荡。

此外,专家指出,持续数年的全球经济高速增长,使各主要金融市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泡沫化和过度投机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次贷危机将会不断打击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今年2月底至3月初,全球股市已经遭遇了一轮重大调整,当时有关过度投机的风险问题就受到了各方密切关注。目前尚无法预测此次次贷危机的“多米诺骨牌”会对全球经济引起多大的震荡,但近期内不能排除股市再度剧烈动荡的可能性。全球股市进行新一轮调整在所难免。金融市场的震荡使得人们似乎到了谈“次”色变的地步。为了恢复股市的稳定与投资者的信心,美国、欧洲、日本等各国央行除纷纷注资“救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7日再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60亿美元,将贴现率下调0.5个百分点,即从6.25%降到5.75%。自8月9日以来,美联储已向金融系统累计注资940亿美元。欧洲中央银行也投入了2110亿欧元(2832亿美元),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帮助克服次贷市场危机造成的影响。欧洲、日本等国家央行也忙着与美国次贷业务“划清界限”,以期稳定投资者信心。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奏效。

美国次贷市场出现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股市跌势,短期内不会逆转。全球最大零售业商“沃尔玛”以及全球最大建材零售商“家得宝”警告说,困难的日子来临之后,投资者将看淡股市。美国住房建筑商协会的相关数据显示,美国房地产市场仍不景气,已降至1991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疲软状态仍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日前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此次金融市场动荡是在全球经济基本强健、经济状况非常健康的情况下发生的。他说,金融市场的“调整”可能还会继续,一些基金公司或企业可能走向破产。目前的金融市场动荡会使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但不会将美国经济拖入衰退。他相信美国经济和市场是强健的,足以消化金融市场动荡造成的损失。美联储下属的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普尔表示,目前的信贷风波会对市场造成一些冲击,不过还没有迹象表明次贷风暴正在危害美国经济主体,尚无必要采取紧急的下调利率行动。

分析人士表示,即便这场风暴不会导致美国乃至全球经济萧条,但股市连续“跳水”有可能继续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投资者当然应该加强风险意识。同时,在这次次贷危机中也暴露出美国这个相对成熟的金融市场在监管和控制风险方面仍存在某些漏洞。(本报华盛顿8月17日电)

图为8月15日,交易员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工作。新华社记者侯俊摄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