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王纪华:把卫星技术应用到农田

2007-08-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向畅 我有话说

如今,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百姓最关心的生活话题之一。今年4月,北京农产品质量检测与农田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挂牌,一条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检测链将逐步形成。作为该中心首席专家的王纪华介绍说,新研制的快速检测仪将传统检测技术与空间分析技术结合,可使“农田”部分农产品和土壤环境监控水平

大大提高,检测成本降低30%-50%,而这一切的实现正是基于“3S”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

“3S”技术――现代农业的好管家

乍一听,“3S”技术让人感到很神秘。“‘3S’就是卫星遥感、地理信息和全球定位技术的简称,它嫁接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好管家。”王纪华介绍说,“我国大麦产量很高,但大多用于饲料,而每年70%左右的啤酒原料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就是因为在种植过程中过度施氮肥,导致大麦的蛋白质含量偏高,酿不出优质啤酒。现在有了‘3S’技术对作物进行蛋白质实时监测,哪片地的肥施多了,从卫星遥感图上一目了然”。

据统计,运用了这项技术的大麦基地优级品率可以提高三成,经济效益增加50%-60%。这项技术已在北京、黑龙江、河南、江苏等地推广。

王纪华把“3S”比作乡村规划“设计师”:“它能通过点状取样和地统计学分析,对土地受污染程度作出准确判断,指点我们在极少污染的地块种直接食用的蔬菜瓜果,轻度污染的种粮油牧草,污染超标的就栽培花卉林木”。王纪华还带头在北京建起了第一个农业资源信息平台,运用实时获取的卫星遥感信息和气候、地质、水土等信息,对300多种作物的生长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作出定性、定位分析。在这个信息平台的帮助下,农民们甚至可以为引进品种找到适宜生长的“栖身之地”。

“3S”在防灾、减灾方面也能发挥神奇功效。“‘3S’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地理信息系统,它可以对卫星遥感测绘图作出宏观分析,哪个地区可能出现病虫害、旱灾,哪个地区受灾严重,都可以作出判断,从而为决策部门提供制定救灾方案的依据。”

情系农村,时刻不忘肩上责任

王纪华说,自己是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上过山下过乡,对农村有很深的感情。而两次留学日本的经历,使他深刻感受到高科技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偶然接触到了“3S”技术,他预感到这项技术将对国内的农业生产、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1998年回国后,从来没有系统学习过信息技术的王纪华开始自学全部课程,之后进入这一领域。“我们在江苏省9个县的小麦主产区推广遥感品质监测和调优栽培技术,当地的农业部门特别欢迎,新技术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能减少四五倍的开支。”

然而,也有人对王纪华的工作提出质疑:“3S”只是对政府和企业有利,庄稼因为施化肥多被查出来而卖不出去,怎么能说对农民好呢?对此,王纪华不以为然:“帮着农民蒙混过关是坑了他们!没有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种植业就发展不起来,农民也就难以致富,要从宏观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身为政协委员的王纪华时刻不忘自己身上的社会责任,他看到目前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参

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差,就在去年提出了关于扶持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议案,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从2002年开始,王纪华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和吉林大学担任兼职博士生导师,指导学生近20名。尽管要常年南北奔波授

课,但王纪华乐在其中。“我把学生们的论文都装订成册收藏起来了,整整两大本!将来还会越来越厚。”桃李满天下让他深感喜悦、自豪。

王纪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农产品质量检测与农田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近年来在遥感监测作物水分、氮素及品质预报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