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船集团发展装备制造业纪实

2007-08-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玉玲 我有话说

8月6日,中国股市诞生了第一支200元股――中国船舶。这支原名为沪东重机的股票20个月来开足马力,一路狂奔,从10元左右跃升至200元大关,令分析师和股民们惊叹连连。它标志着中国高价股空间的彻底打开,对提升股票市场的整体价格中枢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中国船舶业和中国装备工业的奇

迹和骄傲。

高收益支撑高成长

什么原因将中国船舶推到如此高位?怎样的业绩才能支撑如此高价?答案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50亿元利润的行业高景气度和世界造船中心向中国转移的历史机遇。

2006年,中船集团公司又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造船完工107艘,共602万载重吨,约占全国造船总量的43%,排名世界造船集团第二位。

作为我国船舶工业主要力量,中船集团公司自1999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造船产量以年递增70万吨的高速度增长,新船接单量也逐年大幅提升,去年承接的订单是成立之初的十倍,骨干船厂生产计划已排至2011年底。

中船集团公司在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三大主力船型上都形成了系列化产品,综合技术指标与国外先进造船国家不相上下,实现了批量接单和标准化造船,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比如,2006年自主研发的17.7万吨绿色环保型散货船累计已承接订单82艘,占据世界市场份额一半以上,引领了该型船的技术走势,拥有了该型船在国际船舶市场的定价话语权。

高技术带动高收益

液化天然气船(LNG船)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产品,是一种“海上超级冷冻车”,被喻为造船“皇冠上的明珠”,目前只有日本、韩国和欧洲的少数几个国家具有建造这种船舶的能力。

中船集团旗下的沪东中华等船厂,先后投入上亿元经费对LNG的建造技术进行攻关,逐步掌握了建造关键技术。目前沪东中华建造的我国第一艘LNG船,正在进行紧张的码头作业,将在今年年底前交付使用,执行澳大利亚至我国广东省的液化天然气运输任务。目前沪东中华共手持5艘同型的LNG船订单,而每艘船的价值在2亿美元以上,是同吨位普通船的3倍以上。

LNG船的成功建造是我国船舶工业快速崛起的一个缩影,当今的中国已能够建造世界绝大部分高新技术船舶。以前我国建造的油船和散货船以中小吨位船型为主,但目前中船集团以承造大型船舶为主,实现了30万吨级超大型油船、5668箱大型集装箱船以及17.5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的批量建造,还具备了进入万箱级集装箱船市场的能力。

自主创新提升高技术

上个世纪90年代前,国内主要以几百箱的小型集装箱船为主,1990年,沪东造船厂承接了2700箱的出口德国的集装箱船,由于当时技术没有掌握,直接从国外购买图纸,结果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亏损。

“十五”初期,国家对集装箱船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中船集团组织攻关,引进、消化、吸收,先后开发了1700箱、3500箱、4200箱、5688箱等船型,并快速推向市场。在此基础上,中船集团继续加大研发力度,攻克了8000TEU以上超大型集装船关键技术,到2005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集装船设计建造国家。

像超大型集装箱船的研发建造一样,中国船舶工业也有这样的发展思路:在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的情况下,只有通过高起点引进技术,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而随着产业发展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推动中国造船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通过对船型不断的开发和优化,中船集团公司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船型,极大地提高了中船集团公司在船舶市场的竞争能力,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