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海情深 大业任重

2007-08-2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北戴河:新的起点新的使命

本报记者张炳升

8月3日,海碧天青、风轻沙软的绝佳度假胜地北戴河,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位优

秀教师教育专家及其家属,周到接待和极高礼遇顿时把这些年龄不一、服饰不同的特殊人群包围住了。

参加今年休假活动的,不仅有年近耄耋的大学知名教授、教育专家,有在农村辛勤奉献数十载的山区教师,更有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默默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尽管来自全国各地,可人们对他们并不陌生:著名核物理学家王大中院士,著名雷达专家毛二可院士,著名教育专家顾明远教授;有全国劳动模范李海燕,全国模范教师汪来九,全国师德标兵张桂梅,全国优秀教师刘恩和……他们都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优秀代表。

这两年,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分别邀请了“科技专家和高技能人才”以及“农业技术专家和农村实用人才”等赴北戴河休假。今年,“教师和教育专家”成为主角。党和人民始终记挂着教育,时刻关心教育工作者。

深切的关怀和极高礼遇,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重视,也温暖着教师专家们的心。北京理工大学毛二可院士说:“党中央、国务院邀请教师到北戴河休假,是中央率先垂范、尊师重教的具体体现。”清华大学金国藩院士是年龄最大的一位休假代表,他说:“参加休假,我真切感受到了中央对教师的关怀,这是我有生以来度过的最美好的时光。”

来自基层的中小学教师难掩内心的激动。被誉为“教育愚公”的贵州山区小学校长刘恩和,接到通知后无比兴奋,彻夜难眠;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王芳老师和河南周口海燕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李海燕谈到,幼儿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也能来参加休假活动,使她们倍加感动。

来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专家代表对中央的关怀充满感激之情。西藏那曲地区班戈县完全小学教师拉姆卓嘎激动地说:“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身体有些不适,工作人员给我无微不至的照顾;还特意安排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感谢党中央!”内蒙古锡盟镶黄旗蒙古中学教师额日登图雅深情地说:“做梦也没想到能来北京,来北戴河看大海!”她要多拍些照片,回去和老师同学们共同分享。来自新疆的闫立晋老师工作了20多年,从来没有休过假。没想到第一次休假就是受党中央、国务院的邀请到北戴河。他表示,能参加这么高规格的休假活动,我感到无尚光荣。

为了给教师和教育专家们一个宽松、舒适的环境,休假期间有关部门没有安排任何研讨活动,但是,一个自发组织、没有“声张”的中小学校长座谈会却汇聚了不少人。来自教育一线的教师校长们,平时也难得有机会和专家对话。一起休假,机不可失。于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激溅出耀眼的火花;理论与现实的对接,诞生了崭新的课题。面对教育难点、热点,面对教育这一永恒话题,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

“虽然以前也到农村学校调研,但和这么多来自山区、基层的教师直接交流,机会难得!”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为此早早来到了现场,认真笔记。通过与乡村中小学教师面对面的交流,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积累了许多基础教育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她真诚地说:“这些老师的事迹非常感人,我深深为他们献身农村教育的精神所感动,很受教育。”

在老龙头、天下第一关等著名景点参观,教师专家们流连在厚重的历史记忆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家表示,一定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的期望,牢记使命,努力工作,为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新的贡献。收养了48名孤儿的“感动云南十大母亲”张桂梅老师,带上最年幼的一名孤儿参加休假,她激动地说:“中央领导这么重视我们,我要把毕生精力献给党的教育事业。”29岁的海南屯昌县乌坡中学王祚发老师感慨地说:“我只做了一点应该做的工作,组织上就给了这么多荣誉。我一定要在教师岗位上作出新的贡献。”7天休假很快结束了,望着窗外一掠而过的北戴河旖旎风光,以及一望无际的湛蓝大海,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永远定格在生命记忆里。此刻,摇曳的烛光,已经化为教育事业的熊熊火炬。即将奔赴各自岗位,新的目标、新的使命,又在优秀教师教育专家们的心中升腾……

图①、②:教师、专家在山海关、老龙头等地参观。

图③:教师、专家在一起学习交流。仲文摄

邹有云:让教育的阳光照亮深山

(邹有云,男,1955年出生,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柘林镇黄岭村小学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全国十杰中青年教师)

我来自太阳山,江西省永修县一个偏僻小山乡。多少年来,小山乡闭塞、落后、贫穷,山民们祖祖辈辈缺少文化,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队要找个记工分的人都很难。

难道太阳山的孩子,只能像他们的祖辈那样,永远被阻隔在大山深处吗?我也是大山的儿子,我应该为父老乡亲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让山里的孩子都知书达理,让教育的阳光照亮深山。1972年,我从江西共大云山分校毕业,回到家乡,深感要改变山区的面貌,需要靠知识把沉睡的山乡唤醒。1974年初,我成为一名山区小学的民办教师。

太阳山的孩子们到村小上学,每天要翻过三个山头,山路崎岖陡峭,一个来回就是30多里,别说是年幼的孩子,就是大人也吃不消。所以,许多适龄儿童上不了学。1974年秋,大队同意了我的请求,我离开村小,走进太阳山,办起了教学点,开始了我平凡而又艰苦的大山深处的教学生涯。

太阳山教学点是那种典型的“一师一校”模式,在山民们的眼里,我既是老师,又是校长;既是管理员,又是炊事员;既是保姆,还是维修工。在村小当老师,我只要教一个年级的课程,而在太阳山却要教四个年级的全部课程,进行复式教学,工作量增加了许多。我的生活像一只座钟,每天的弦都绷得紧紧的。早晨不到6点起床,我和妻子一起挑水、喂猪、洗衣、做饭,料理好体弱多病的父母。7点钟带着本村的几个孩子出发,翻过3个山头,走八里山路赶到学校。上午四节课,中午先给几十名学生热饭,接着自己做饭,然后抓紧时间批改作业、备课,有时还要到山林中去打柴。下午三节课,到4点钟放学,再带着本村的学生往回赶。到家后,抓紧时间干农活,直到天黑才进屋。吃过晚饭,又得准备第二天的课。每逢农忙时节,我常常是和妻子一道,在月夜里割稻子、耕田、耙田、拔秧、插秧,一天下来的确是很累。

常年在山路上来回奔波,我不知道磨穿了多少双解放鞋。一个学年下来,大约要走1600多公里,30年,我算了算,足足走了4个二万五千里长征!

有人问我图个啥,我图的就是山区孩子有个好前程,山村有个好面貌,山民能过上好日子,自己能当个好老师!30年来,我感到自己的辛劳没有白费,我的付出已经有了回报。太阳山的孩子受到教育后,有的读了大学,成了国家的专门人才,有的走向山外的天地,成了致富能手。细细数来,从太阳山教学点出去的孩子已有20多人先后上大学……

我在太阳山上奋斗了30多年,太阳山上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和合格率都达到100%,太阳山上没有出现一个新文盲,这就是我――一个普通山村教师最大的满足!

淳朴的山民和孩子们总是以他们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我这位山村教师的感激之情。看见我在盛夏的中午去山上砍柴,他们会主动把自家的柴背到学校来;有时,山民们把我家的稻谷运到镇上,碾成米后再送回来。在生活中,我也许失去了许多许多,但也得到了许多许多,我的生命已经和太阳山融为一体。为了让教育的阳光照亮深山,我愿意在太阳山上坚守一辈子!

谈松华:用优质教育满足社会需求

(谈松华,男,1936年出生,国家教育发展中心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教育科学一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关心教育事业,这次邀请优秀教师专家代表参加北戴河休假,就是一种示范,一种关怀。作为参加休假的教育专家,我的感受很深:能和这么多来自全国教育一线的优秀中小学教师们在一起,对一直从事教育理论研究的我来说非常难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可是,人们还颇有微词。这些天来,不断有一起参加休假的教师和校长们和我交流和沟通,大家对有些教育现实问题感到迷惑不解。这里既有长期存在又有新表现的教育问题,如应试教育、负担过重等等;也有转型期教育出现的新问题,如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异问题,涉及教育公平,受到社会关注;还有人口结构出现变化而出现的留守儿童,民工子女受教育等问题;以及当前教育改革中出现难点热点问题,如教育收费等等。所有这些,把教育工作者推到了舆论焦点,引起了社会的种种议论和责难。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已经逐步从满足人民群众“有学上”转到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就是“上好学”上来,从数量满足逐步转到了质量的提升上。过去,我国教育已有两个重大跨越: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现在,高中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新目标。

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极为重要。因此,现阶段教育发展的关键是师资水平的提升。同时,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很多难点问题的解决也在于教师的素质,水平高的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且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而水平达不到的教师,往往学生学得累,学习效果也不好。因此,当前确实到了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上重要议程的时候了。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关键在于吸引优秀青年从事中小学教师工作。国家要求教育部直属高校率先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会对其他学校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相信一定会吸引全国一大批有志于教育的优秀青年报考师范院校。这不仅反映出国家对中小学教师、对师范教育的重视,也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我国高中教育发展非常快。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高中教育已达53%。我国要求到2010年达到80%,2020年基本实现普及高中的目标。这是我国教育将出现的又一重大跨越!普及高中教育,全面提升国民素质,这就要求我们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校长老师们,在这一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均衡发展,体现公平,办出特色和水平,用优质教育满足社会的需求,用合格人才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王生:全面发展培养特色

(王生男,1958年出生,汉族,博士,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启东中学校长、党委书记。获奖及荣誉: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劳动模范,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记者:近年来,启东中学声名远播,甚至有“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南通教育看启东”的说法?

王生:我们在国际奥赛上摘金夺银15块,高考成绩10多年位居全省前列。这在全国很多省城以上的中学都做不到,我们一所县城学校竟做到了,有人觉得这是个“神话”。我从学校毕业后就在这个学校教书,所以我知道有这样的结果是很正常的。我一向认为,江苏的基础教育总体都很好,启东中学只是一个缩影。教育需要过程,不是立竿见影的。扎扎实实地做了,就会有结果。但不要刻意去追求,拿牌子的毕竟是少数。拿“牌子”也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在这些尖子学生的引领下,激发所有学生的热情,挖掘所有学生的潜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记者:在学科竞赛中获奖,高考成绩名列前茅,启东中学的学生似乎很会考试,那么启东中学有没有被误解为搞应试教育?

王生:首先,在我的观念里,从来不把这两种教育对立起来。其次,大家好像只知道我们是奥赛金牌的专业户,实际上不仅奥赛,我们的学生在小创造小发明、文艺、体育等方面都是很强的。在全国发明展览会上共获得10块金、银、铜牌。学校被评为第十五届江苏省亿利达青少年发明科技发明单位。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培养特色人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是我们坚持多年的办学理念。我反对把学生当做标准件去锻造的做法。我们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确立了“全面+特长”的教学模式,具体制定了融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在科学、艺术、体育等方面具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并学有所长。

记者:在目前这种考试制度下,升学率仍旧是学校的生命线。您怎么正确看待这一问题?

王生:高考是指挥棒,有弊端,有待完善,但在现阶段还找不到比它更公平的选拔方式,我们就要面对现实。为什么非得给素质教育找个对立面,把原来的教育统统称之为应试教育呢?甚至有人把考试考得好的学校指责为搞应试教育,把素质教育当成考不好的挡箭牌。作为校长,只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就能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素质基础上得到发展与完善。

我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从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提高青少年体制健康水平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树立健康第一理念,严格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确保每天一小时的午休和一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崇高的使命、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的青少年不仅要具备优秀的品质、良好的素养、聪明的才智,更需要拥有一副强健的体魄。

吴乐琴:爱心陪伴学生成长

(吴乐琴,1953年生,青岛市求真中学教师,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先后获“山东省优秀班主任”、“山东省师德标兵”、“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职业道德先进个人”、“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

我是1972年冬参加工作的,那年我18岁,至今已在教育战线上度过了30多个春秋。几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磨练了我的顽强意志和性格,培育了我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敬业精神。我总觉得,人生在世,总得有那么点精神,人的一生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自信和勇气。

从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我就立志,做老师就要爱学生,爱就要一生奉献,就要用爱心陪伴学生成长。我是这样想的,也尽力这样做了。边教书边读书,读了专科读本科,不断地丰富充实着自己并拓宽学习中外中小学教育理论。我深信,教书就要育人,育人便要全身心地投入。

教学生做人,自己应该首先做一个正直的人。我们既然从事了这份职业,就应该认真做好,一个人只要投入地去做一件事,就能从中体会到快乐和幸福,幸福是付出后才能体会到的。而做人,做一个大写的人,是一切成功的基础。

生活并非总是阳光灿烂,1993年至今,我母亲去世,爱人工伤致残,儿子也在意外的事故中差点丧命,至今留下了永久的伤痕,这一连串的打击将我击倒,病倒在医院里二十多天。在那难熬的日子里,我人瘦了好几圈,等我晃晃悠悠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全体同学都伤心地流泪了,他们望着眼眶塌陷,声音嘶哑,身形憔悴的我,止不住地流泪。家长也心疼我,但又舍不得我,他们前来看望我、陪伴我、守候着我,并在广播电台为我点了歌《让世界充满爱》。我终于在爱的温暖中坚强地挺住了,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中考成绩在全市第二位,学生们在日记中写道:“长大一定做个像吴老师那样的人。”

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不难,但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拥有爱心,二是敬业爱岗,三是博览群书,四是勤学上进。如果你能把你的学生看成是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支歌,你的教学生涯将充满阳光。

人一生最幸福的莫过于正从事着自己所钟爱的事业。当你付出了全部爱的时刻,你也会得到幸福的回报。我爱我的学生,学生也非常爱我,如果再次选择,我仍然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现在,我依然奋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按照我的身体状况,可以休息了,可我舍不下那些孩子,为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我愿终生奉献,永远用爱心陪伴学生健康成长。

顾明远:为未来培养创新人才

(顾明远,男,1929年生,江苏江阴人,知名教育家和学者。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教育学科组长、中国教育学会会长等职。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以及原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励和荣誉。)

穷国、大国办大教育,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里既有宏观问题,也有微观问题。但是,都不要离开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来认识这些问题。这些年来,我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实行了跨越性的发展:在全国92%的人口地区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上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实现了高等教育的跨越性发展,今年全国各高校招生已经突破500万人;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初步建立起了“天网”、“地网”、“人网”相结合的模式,推动了教育现代化……

尽管我国教育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长期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关心,谁来关心,我们不呼吁,谁来呼吁。教育优先发展,就要充分体现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近年来,教育经费在绝对数字上有了较大增长。199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为728.75亿元,2002年则为3491.4亿元,增长了近4倍,占GDP的比例由2.99%增到3.41%。这两年也大致维持在这一水平,可是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4%或5%的更高要求。

其次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教育发展极不平衡。最主要的农村教育经费的匮乏,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从而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阻碍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教育公平问题:存在着东西部教育的不公平、城乡的教育不公平、城市中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的不公平。城市中的择校已经成为群众最不满足的问题,但又都有追求。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第三,要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现在,考试的竞争压倒一切,这说明社会和广大家长对素质教育并不完全认同。在评价制度尚未彻底改变之前,对学生的评价依然靠考试成绩,教师的评价依然靠升学率。要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为建设和谐社会,培养创新性人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