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水者国之脉 莫使染尘埃

2007-08-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树喜 我有话说

8月20日,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的明星村400多位村民,在村委会的自发组织下,自筹活动资金10万元,对该村范围内4.5公里抚仙湖湖岸展开了综合治理。

抚仙湖,一颗镶嵌在云南高原上的明珠,晶莹剔透、冰清

玉洁,湖如其名,宛若仙子。

在中国的湖泊序列中,抚仙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占云南9大高原湖泊水量的68%。作为除新疆喀纳斯湖之外中国最深的内陆淡水湖泊,抚仙湖平均水深95.2米,最深处180米,是珠江上游的第一大湖、珠江的重要源头,至今仍保持着能见度8米的Ⅰ类水质,保持着生态平衡。

咬定“Ⅰ类水质”不放松

玉溪市和抚仙湖所在的澄江、江川、华宁三县实践“生态立市、综合治湖”的方针,始终坚持对抚仙湖进行全面的治理保护。

“水者国之脉,莫使染尘埃”。玉溪市市委、市政府把维护抚仙湖的水质置于“保护母亲湖”的崇高地位、作为政治任务来抓。2002年2月,抚仙湖水质一度由Ⅰ类滑为Ⅱ类,市委和市政府警钟长鸣、果敢决策,扭住“Ⅰ类水质”不动摇。市委书记孔祥庚说:“我们宁肯少办几件事,也要保证抚仙湖的Ⅰ类水质,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把保持Ⅰ类水质的任务交下去,把Ⅰ类水质交给下一届”成为市、县领导班子的承诺和誓言。

发展与生态,孰重孰轻?玉溪市环保局局长杨正祥对此感慨颇深:“10年前,为了抚仙湖的旅游事业,投资项目近10亿元;现在,清除湖边的污染项目,直接损失近2亿元。这一建一拆,教训深刻。生态环境保护不好,发展的路很难走远!”

几年来,玉溪市加大力度,投入数亿元用于抚仙湖的保护治理,市政府编制了环境保护和治理的8个规划和方案。组织实施了降尘、降雨污染负荷、湖底数字化地形测量、污染物总量控制等科研项目,确定并实施了24个治污工程,使件件有规划、桩桩有着落。

在管理方面,玉溪市建立起抚仙湖三县县委书记联席会议机制,统筹保护和管理。澄江县委书记崔明介绍,澄江县把保护责任纳入干部政绩评估和考察,县、镇、村三级,层层签订《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牢固树立保护“母亲湖”抚仙湖的观念。记者沿湖看到,无论村头、路旁乃至公路收费站,都明确标示着公民应尽的责任:为了水质Ⅰ类,不向湖中倾倒垃圾污物,不使用含磷的洗衣粉。

为了前进所以后退

抚仙湖鱼类品种丰富,其名产抗浪鱼得清朝康熙皇帝命名;抚仙湖风光秀美,自古就有“天然图画胜西湖”的美誉。因而捕鱼业和旅游业均十分发达。6年前,湖畔一个农民购置机动快艇获得了丰厚收益,引来众人仿效。从那以来,大大小小的机动船艇穿梭湖中,造成了严重的噪声和油气污染,使湖水和鱼类的生存环境迅速恶化。

要保护水质,必须在湖面禁绝机械船只。经过反复调研和论证,玉溪市市政府作出了《禁止在抚仙湖使用机动船艇的决定》――一个决然而困难的决定。

江川县的孤山村以孤山得名,风光最美,是名副其实的“旅游村”。全村1000名劳力有近800人从事机船艇旅游,生意红火。在“禁机船”的关键时刻,村党总支和84名农民党员表现了崇高的思想境界。党员们说:“如果把抚仙湖这个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资源在我们这一代糟蹋了,我们有什么脸面见后代子孙!”群众说:“我们是抚仙湖的儿女,比任何人都爱抚仙湖!”

2004年8月26日,是玉溪市政府《禁止在抚仙湖使用机动船艇的决定》生效的日子。这一天,仙湖凝重,细雨绵绵,沿湖的数百家船主,带着家人、亲友,驾驶自己的机动船艇航行在湖中,向曾经给他们带来丰厚收益的生产方式作最后告别。午夜12时,几百艘机动船只全部入港封存。也正是从这一天起,抚仙湖返璞归真,洗却烟尘,告别昔日的躁动和喧闹,恢复了车水划桨的古老方式,为了前进而后退。

这只是一个开始。沿湖搬迁近水农户393户,学校1所;澄江县投入1700万元完成了窑泥沟、马料河等260亩的人工湿地工程,县城废水口和每个入湖河口都建有人工湿地;同时拆除39家宾馆、饭店,219个捕鱼棚,清退鱼塘370亩……经过努力,源头污染终于得到了有效治理。

为了万千“小小虫”

1984年,古生物学研究者在抚仙湖北岸的帽天山发现一块属于寒武纪早期的无脊椎动物化石。接着,新的发现接踵而至,这些5.3亿年前的三叶虫、周小姐虫、灰姑娘虫、中华微网虫……众多门类、不同状态的古生物小虫穿越亿年时空,展现在现代人眼前。这一发现,震动了世界古生物学界。

帽天山的发现令附近百姓喜忧参半:喜者,抚仙湖成了世界级的古生物化石保护基地;忧者,不能再进行开矿等生产作业,这无异于捆住了自己的手脚。

帽天山所在的澄江县坚决关闭了14个磷矿点,并启动了“帽天山生态修复工程”。古生物化石是在开采磷矿时发现的。于是磷矿被长期封存了。不仅如此,抚仙湖周边还关闭了112家小型铁厂,42家造纸厂和黄磷企业……同时,通往帽天山的新公路竣工了,帽天山寒武纪公园建成了。

“为了小虫虫,牺牲大片片”。为了保护母亲湖,澄江县仅关闭铜矿一项的直接财政损失每年就达2000多万元。拿当时县委书记的话来说就是:“这是铁着心关矿。”

湖水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刀阔斧、周密细致的治理,抚仙湖水质很快得到恢复,2004年以来连年保持Ⅰ类水质,掬手可饮。今日的抚仙湖,晶莹如玉,一尘不染。

出流改道一举数得

对于大自然恩赐的抚仙湖,玉溪人民并非一味敬畏和退却,而是把握全局,合理规划。出流改道工程就是他们的创举。

与抚仙湖连接的是江川县境内的星云湖,星云湖比抚仙湖面积小,但水质污染严重,流入抚仙湖后造成了污染。为消除抚仙湖与星云湖的污染,也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玉溪市区长期缺水的问题,玉溪市市委市政府通过科学民主决策,决定改变抚仙湖流向,由原来星云湖――抚仙湖――出口――南盘江的流向,改为由抚仙湖经星云湖再绕道玉溪市区,最后进入南盘江。由“以污染净”改为“以净冲污”,把两湖之水引进玉溪城,中间经过几度清污、净化和湿地等人工治理,将干净的水导入南盘江,从而将环保项目转化为水利项目。

这个投资3亿元以上的出流改道工程总长25.8公里,其中引水工程12.8公里,旁通道泄水工程10.8公里,人工湿地400亩。集改善湖泊水质、环保、灌溉和解决城市用水功能,一举数得。工程完成后,从星云湖西岸向九溪河开挖的引水隧洞,每年有数千万立方米Ⅰ类水自然流进星云湖,切断了抚仙湖的一大污染源,同时也加快了星云湖的净化。

湖清水净任重道远

尽管抚仙湖保护取得了巨大成绩,保住了Ⅰ类水质,但仍有专家认为,抚仙湖的生态状况还很脆弱,环境保持和治理还面临着严峻形势。

一是原发性困难。抚仙湖蓄水量虽大,但严重先天不足:径流面积小,区域森林覆盖率低,周边人口稠密,污染负荷高。由于换水周期长(理论换水周期为167年),一旦污染,百年难清。据了解,目前抚仙湖的污染,80%来自农村农业,农民耕种的土壤中的磷、氮等物质最终都要泄入湖中;10%左右是工业粉尘;还有10%左右是旅游等社会污染。尽管一再控制和治理,周围人口和建筑仍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雨季里农业、农村造成的污染难以控制。

二是发展和环保的矛盾。抚仙湖周边经济基础薄弱。由于生态和环保的需要,许多项目“能下不能上”,开发受到限制。总体上说,这里生产不够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向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的转变尚需时日。澄江县县长陈兴隆介绍说,过去有句话:“机船声响,县长不慌”――因为机船让群众有收入、县里有税收;湖面禁止机动船只以后,虽然部分旅游景点改为人工划桨和脚踏方式,但规模和容量太小,无法满足渔业和旅游发展的需要。

有专家指出,保护抚仙湖要从全局着眼,建立长久机制,立体治理。孔祥庚则认为,根本出路是,减少湖域地区人口承载数量,增加湖边禁控区域,严格限制项目审批权限,不给任何人的特权开方便之门。要做到这些,除了发挥地方市县的积极性之外,国家政策和财政的扶持也是必要的。

人们有理由相信,拥有得天独厚自然资源的抚仙湖,有各级领导的重视,有湖区人民的努力,“山青湖净水长流”的美景不会遥远。

压题照片:抚仙湖至今仍保持着能见度8米的Ⅰ类水质,维持了生态平衡。(资料照片)

玉溪市实施《禁止在抚仙湖使用机动船艇的决定》以来,抚仙湖畔的渔民返璞归真、洗却烟尘,恢复了“车水捕鱼”的古老作业方式。(资料照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