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农民李春军的“春节联欢晚会”

2007-08-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于国贺 本报记者毕玉才 我有话说

随着央视2008春晚总导演人选尘埃落定,辽宁省朝阳县北四家子乡雹神庙村“春晚”总导演名单也已新鲜出炉。与央视导演张晓海和陈临春不同的是,雹神庙村“春晚”导演李春军除了海选演员、征集剧本、编排节目外,还必须要

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够2008“春晚”的全部费用。

日前,记者在朝阳县根德乡见到李春军时,他正带着30多个农民工兄弟在乡卫生院建筑工地上挥汗如雨。他甩起衣袖掸了掸身上的灰,用满是泥浆的手指盘算着:“这个400多平方米的房子建完,要是能剩下万八千元钱,我们今年春晚的经费就解决了。”

李春军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但他从小就不甘心土里土气地活一辈子。尤其是到沈阳打了几年工之后,他更不满足于一天“三个饱两个倒”的生活了,他发誓要让村民们享受到自己的文化生活。为此,自1996年始,他已陆续在村里举办了12届“春晚”,为此负债近万元。

上世纪90年代,年轻人结婚都想买个彩电,可李春军结婚时,和未婚妻别扭了好几天,最终买了一个带卡拉OK伴唱的录音机。电视虽然好看,但节目是别人表演的,而卡拉OK机却可以自娱自乐。

一帮子小青年,围着个录音机又嚎又唱,起初村里人很反感,但后来逐渐发现粘在扑克牌麻将桌上的人越来越少,村里人的心释然了:感情这玩艺儿还能戒赌啊。李春军因势利导,1996年正月初八,自己拿出1000多元钱,买来几样简陋的设备、搭个台,30多个小青年试着办了第一次迎春歌会。从此,李春军一发不可收拾,每年正月初八都组织一场乡村“春晚”。“春晚”一结束,马上张罗出去打工,赚来钱再安排第二年的节目。

李春军夫妇下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上有两位80多岁的老人。家里4亩薄地,加上外出打工所得,每年收入不足万元。拿出5000元钱办春晚,妻子当然不同意。但胳膊毕竟扭不过大腿。后来妻子慢慢发现自己也和村民一样,越来越离不开“春晚”了,于是索性和丈夫联手,去年春晚,小两口和孩子一起,给大家表演了一个小品《陪读》。

现在,雹神庙的“春晚”已经成为十里八村的“文化盛宴”。一进腊月门儿,十里八村的村民们就开始写剧本,排节目,等着导演筛选。每年递到导演组的节目都有50多个,最后剩下的也就20多个。东北财经大学学生杨磊,寒假回村后连续两年报名“春晚”,都因竞争激烈而落选,去年腊月不到,他就买来歌带,反复演练,终于登上了“春晚”舞台。毗邻北四家子的长在乡,每年都有村民拿着精彩的节目,参加雹神庙村的“春晚”。2007年春晚,朝阳市话剧歌舞团团长陈宏特意带着演员到雹神庙村助演,与朝阳山水相依的阜新演员闫华东连续多年到朝阳助兴。摄影家高健生特意从北京赶到朝阳,他说,他去过全国许多地方,但朝阳的文化特色别具一格,演员的服装大红大黄大绿,非常有特色。

而李春军说,咱肯定比不上冯小刚、张艺谋,也不是大投资,大制作,但我们的所有节目都是反映农民身边的人和事,都是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有什么能比农民们欢欢乐乐过大年更令人高兴呢?

记者有幸观看了农民们自编自演的两个小品,其中,《徐宝蛋进城》反映一名发家致富的农民进城后,遇到了在外打工多年并事业有成的青年,在喜剧性的交谈中,他向该青年描述了家乡的巨大变化,劝导青年把学到的新本领带回家乡。《腊月》则取材于当地农民从过去闲余时间打麻将产生家庭矛盾转变到现在办歌会,最终家庭社会双和谐的有趣故事。

别看参加演出的都是当地农民,可他们一点都不晕镜头,一招一式还真像那么回事。

现在,李春军正在动笔构思着明年的春晚小品,他向记者透露了一点秘密,那就是:这个小品将取材于一次乡村选举,讲科技致富带头人战胜宗族势力、成功当选的事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