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苏剧《相女婿》巧用“非遗”添魅力

2007-08-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苏丽萍 我有话说

江苏省吴江市文化馆创作演出的苏剧小戏《相女婿》,音乐唱腔、舞美设计和人物服装充分体现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为剧作增添了魅力,并以浓郁的苏州地方风情吸引着观众。

苏剧是苏州土生土长的地方戏,用苏州方言演唱,用苏州方言念白,其唱腔可追溯到400多年前。它的剧目、表演大多从昆曲移植而来,

因而承继了昆曲的细丽清婉,却又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相女婿》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江南水乡的故事。大学毕业的阿兰在镇上担任卫生助理,其父母得知女儿有了对象后,从老家赶来相女婿。急父母相假女婿,从而闹了不少笑话。《相女婿》的音乐整体上以苏剧特色的太平调为主,中间还采用了富于变化的柴调。苏剧原汁原味的太平调加以适度的变化,既不失苏剧清丽的韵味,又透出时代的清新之气,使这部农村题材的小戏在保留了乡土芬芳的同时又有了时代的亲和力。

在舞美设计上该剧也独具匠心。舞台背景用极富苏州特色的棕红色花窗、暗绿色水巷、深棕色船和浅灰色的小桥房屋石码头,给观众呈现一幅气韵飘逸的水乡场景。整个布景以4片吊景组成,既各自成景又可融为一体,吊景之间的间隔,仿佛水墨画的虚白,大气时尚,水乡的灵动清香扑面而来,透出优美、浓郁的地方文化底蕴。

剧中人物的服饰是《相女婿》的又一亮点。包头、大襟拼接衫、肚兜、衩裆裤、绣花鞋等独特的水乡妇女服饰是吴地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服饰,其中有些服装还使用了滚边、纽绊、带饰和绣花等工艺,顺应了当代小戏的剧情需要,体现了民间服饰显俏的艺术和审美情趣。与苏剧一样,水乡妇女服饰同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小戏《相女婿》仿佛一根金色的丝线,把苏剧、水乡妇女服饰、花窗、小桥流水等等闪烁异彩的珍珠串联起来。在欣赏文艺作品的同时,还能领略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同时,这出戏也对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演绎当代题材从而传承发展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工作作了有益的探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