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国工业结构加快升级 经济发展效益提高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2007-08-27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记者江国成)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工业结构加快优化升级,经济发展呈现增长速度较快、质量效益提高、结构协调性增强、群众实惠增多的发展态势。

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06768亿元,同比增长11.5%。而此前4年,我国经济保持

了年均10.4%的增长速度。

上述成就的取得是和全国各地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有关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分不开的。

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提出,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近5年的实践表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可喜进展,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明显改善。

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分析显示,2003年以来,中央确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大支农投入,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稳定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

与此同时,我国的工业结构加快升级。高技术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2006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9649亿元,跃居世界第三位,比2002年增长1.56倍,占GDP的比重达到4.61%,比2002年提高1.4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信息、生物等高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渗透,促进了传统产业加速优化升级,改变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

十六大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3.4万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6.9万亿元,利润由1519.3亿元增加到3199.2亿元。大型燃气轮机、抽水蓄能机组、直流输电设备等实现国产化,百万吨级乙烯装备国产化依托工程开始启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虚拟轴机床等一批国产高档技术装备逐步进入市场。纺织、建材、冶金、化工等传统工业改造升级进程也在加快。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目前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火电装机的比重比2002年提高8.4个百分点,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逐步取代亚临界机组,成为新一代主力机组。

为了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电力工业积极推进“上大压小”工作,用先进、高效的发电机组取代落后的小火电机组。截至2007年6月底,我国关停小火电551万千瓦;电网建设进入了大规模跨省跨区送电和全国互联的新阶段。

据发展改革委介绍,目前,宝钢、武钢、鞍钢等大型企业技术装备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铜、铅冶炼行业中先进熔炼生产工艺的产能达到总产能的70%,电解铝自焙槽工艺已全部淘汰,铁合金行业淘汰落后产能5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53%,比2002年提高37个百分点。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带动了产品结构的改善,钢材中附加值高的板带材比重,由2002年的25.67%上升到2006年的33%;高浓度化肥比重达到73%,比2002年提高近7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我国诸多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鼓励煤炭、钢铁、建材、冶金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培育了一批有带动力、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管理水平和研发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缩小,行业优势进一步增强。2006年,汽车行业前十家企业的产量比重达到83.9%,比2002年提高2.4个百分点;钢铁行业年产500万吨以上企业比重达52%,比2002年提高16个百分点;前十位的玻璃企业生产集中度达50%,比2002年提高17个百分点。

我国的服务业也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27万亿元,比2002年实际增长47%,年均增长10.1%;从业人员迅速增加,就业比重达到32.2%,比2002年提高3.6个百分点,净增3500万人。

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记者刘菊花、马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423户国有重点企业累计实现利润5558.5亿元,同时国有重点企业资产规模稳步上升,截至6月底已达164142.5亿元。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二中全会精神,2003年国务院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据李荣融透露,成立四年来,针对中央企业行业分布过宽,部分企业主业过多、主业方向不明,资源配置不合理,资产运营效率不高等问题,国务院国资委以核定主业和推进联合重组为主线,推进中央企业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在认真调研基础上,已先后分七批核定并公布了153户中央企业的主业,积极推动中央企业的联合重组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离办社会职能,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目前已有77家中央企业参与了41次重组,中央企业户数已从196家减少到157家。”李荣融介绍说,通过精干主业、剥离辅业、压缩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大部分中央企业将管理层级初步压缩到三级以内,实现了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和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增强了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各地也结合实际研究制订了“十一五”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规划,明确了调整的方向和国有资本集中的领域,通过改制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多种形式,对国有企业实施有进有退的调整,发展形成了一批对地方经济具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优势企业。

“进而有为,退而有序”,实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使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多年积淀的一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劣势企业退出市场,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项目4251户,安置人员837万人,已完成政策性关闭破产80%的工作量。其中,煤炭、有色金属和军工三个重点行业的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

通过四年多的努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国有企业数量虽然减少了,但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大大增强。截至2006年底,全国国有企业户数共计11.9万户,比2003年减少3.1万户,年均减少8%;但户均资产2.4亿元,比2003年增长84.6%,年均增长22.7%。

国有企业的活力进一步增强。目前,中央企业80%以上的国有资产集中在军工、能源、交通、重大装备制造、重要矿产资源开发领域,承担着我国几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发电量约占全国的55%,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占全国的82%,水运货物周转量占全国的89%,汽车产量占全国的48%,生产的高附加值钢材约占全国的60%,生产的水电设备占全国的70%,火电设备占全国的75%。

同时,国有资本向能源、原材料、交通、军工、重大装备制造和冶金等行业集中的态势明显。2006年基础行业的国有资本3.3万亿元,占全部国有企业占用国有资本总量的70.6%,比2003年提高5.1%。同时,国有资本的控制力不断增强,国有资本直接支配或控制的社会资本1.2万亿元,比2003年增长1.1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