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乌鲁木齐直面小学“入学难”

2007-08-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瑟 我有话说

班额超员情况在乌鲁木齐市各小学比较普遍。图为乌鲁木齐某小学一间拥挤的教室。(资料图片)

时近开学,家住乌鲁木齐市河南路一小区的
彭艳女士非常苦恼。孩子正在上小学四年级,却怎么也找不到一所学校能让他就读。

去年,她在乌鲁木齐市买了一套住房,一家人的户口从吐鲁番迁到了乌鲁木齐市。按学区划分,她家应该属于第35小学的范围内,但是当她带孩子到学校要求插班读四年级时,却得到这样的答复:学校已满员,暂时无法安排,先排队,待有学生转走了才能安排你的孩子就读。

自己和孩子的户口全在乌鲁木齐市,又是这个学区内的,怎么就不能在这里上学呢?彭女士想不明白这个理,于是找到了所在辖区的教育行政部门。但答复仍然一样:学校满员,我们也无法让校方强收,只好建议你到附近其他学校看看吧。

但其他学校的情况还是一样:学校全满员了。

像彭艳遇到的这种情况在今秋的乌鲁木齐市不是个例。乌鲁木齐市教育局提供的数据表明,今年各学校承受能力已近极限,绝大多数年级的班额都达到或超过教育局关于每班54人的规定。用乌鲁木齐市第35小学一名教师的话说:“课桌已经挤到讲台前了。”

超员小学不在少数

彭艳的孩子无法插班学习仅仅是乌鲁木齐市各小学生源暴涨的一个缩影。自今年8月18日乌鲁木齐市小学招生工作开始后,家长为孩子上学与学校争执的情况屡见不鲜。

乌鲁木齐市实验小学发布了一项通知,今年入学的学生年龄提高到7岁。而以往入学年龄满6岁就行。

学校去年对所在学区进行了一番摸底调查后得知,如果按6岁入学收学生,今年将有800多个孩子入学,而学校能容纳的学生数量仅为300多名。去年,他们将入学年龄提高到6岁半,学区内达到入学年龄的孩子就达510名。一些学生因此只能被分流到其他学校。

班额超员情况在乌鲁木齐市各小学比较普遍。学生超员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教学质量无法保证。许多小学为这批学生竭尽全力:教材不够,可以找新华书店调剂;没有桌椅,可以打报告配置;缺教室,可以用实验室顶替;可是教师不够怎么办?班额规模过大导致教师负担日益加重,许多教师连批改作业也比平时花费更多的时间。

据乌鲁木齐市教育行政部门介绍,连续三年的入学高峰,让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很多学校的校舍教室、桌椅、计算机、图书、体音美器材、实验仪器等设施极度紧张。一些学校被迫将各类功能室改作教室,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这样被庞大的学生数量挤压。

激增生源从何而来

乌鲁木齐市连续三年的入学难,连续三年的生源激增,人从何来?

有专家指出,三年前全国开始打开农民工子女进城入学的大门,正是这扇大门的打开,让乌鲁木齐市各小学感受到了“入学难”的压力。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2006学年至2007学年各小学在校生为31996人,其中农民工子女在校生为13724人,比例占在校生的43%;水磨沟区2006学年至2007学年小学、初中在校生为25584人,农民工子女比例占58%;天山区各小学农民工子女也占到三分之一以上。而这种势头还在以每年23.4%的比例增长。

另一部分增加的生源则是乌鲁木齐市这几年实施的买房办户口的政策带来的。据乌鲁木齐市有关部门公布,只要在乌鲁木齐市一次性买入八十平方米以上的房屋,就可以办理乌鲁木齐城市户口,孩子可以在乌鲁木齐市上学、就业。从新疆各地来乌鲁木齐市买房居住的人数不断增加。

还有部分生源则是时间“惹的祸”。今年距世纪之交已有7年,当年全国热炒的“千禧宝宝”们,现在正好到了入学的年龄。当时为了赶在世纪交替时生个宝贝,许多家长集中在一年内生孩子。据统计,仅乌鲁木齐市出生的“千禧宝宝”就有3000多名。虽然通过在入学年龄上设关卡,各学校可以分流一些孩子改在明后年再入学,但这股热潮导致的入学人数激增仍不可小觑。

整合资源迎接挑战

虽然今年乌鲁木齐市激增的学生人数已远远超过了学校的承受能力,但乌鲁木齐市教育行政部门已经从前两年的现象中冷静下来,开始实施各项有效的措施:

提高入学年龄。将原先规定的6岁入学提高到7岁入学。乌鲁木齐市新市区的一些学校根据本学校的承受能力,对辖区内的学生生源情况进行逐一登记,保证7周岁的孩子首先入学。如有空缺,再招收低年龄的孩子入学。

扩建学校。除位于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内无法扩建的学校外,位于城郊的学校纷纷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改扩建工程,以应对激增的生源。

整合教育资源,合理划分学区,指定农民工子女学校。今年,乌鲁木齐市四大中心城区教育局确定了一定数量的农民工子女学校,同时对辖区内的学校实行生源分流。水磨沟区确定了17所农民工子女学校,其他区属学校只招收本学区内常住居民的子女入学;天山区指定辖区内的34所中小学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

实行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需求制度。今年,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前,必须完成“先申请、再登记、后联系”的程序,借此保证每位孩子入学。

解压还需各方共同努力

据了解,国家针对贫困地区就学子女给予的“两免一补”优惠政策的投入,是由国家补入了其贫困人口的原户籍地,他们来到城市后没有带来一点投入。对此,乌鲁木齐市教育局一位负责人提出建议:可以考虑把这部分补助按照人头实现转移性支付,由新疆当地来做这部分统计工作,然后与流出地政府相互配合实现转移性支付,以大大缓解目前乌鲁木齐各中小学财政负担过重的情况。

一些中小学校的负责人也建议,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向中央申请设立专项资金补助,用于解决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所在学校的问题,如改善办学条件、新增教师、增加教育教学管理经费的不足等。民政部门也可以建立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义务教育阶段子女就学资助制度,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给予捐助。

自治区教育厅负责人认为,还应该建立一个综合管理网络,教育、公安、财政、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密切配合,协调流出地政府建立并完善外出学生转学手续,妥善管理好学籍档案。公安、劳动保障部门则进一步规范暂住证核发和求职登记手续办理工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甄别依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