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农村小水电开发: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赢

2007-09-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何平 我有话说

“过去农民烧柴把树砍光了,就砍桩桩、刨根根、烧草草,山坡都被剃光了,地也不肥了,一下暴雨就发山洪。”云南省腾冲县界头乡大园子村孟家寨村民杨发元说,“自从用上了低价的代燃料电,用电做饭,比烧柴还省,谁还愿意再去砍柴?”

杨发元所用的低价代燃料电,得益于2003年底启动的全国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工程。

26个小水电代燃料试点项目涉及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山西五省区,包括滇西的腾冲县。

记者日前在云南、广东等地采访时了解到,小水电代燃料试点项目实施三年来,已实施代燃料人口20万人,项目区农户用电负担大幅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发展小水电替代烧柴

59岁的大园子村村民杨开刚说:“过去没有烧的,只能砍柴,树越砍越少,日子越过越穷。现在做饭省心省力又卫生安全,经济上又合算,现在就是让砍也不砍了,要把山林好好保护起来。”

杨开刚的话代表了小水电代燃料试点项目区农户的共同心声。家家户户用上电炒锅、电饭锅、电水壶,替代烧柴烧煤,做饭、烧水、取暖,过去农民院子里堆放的柴禾不见了,厨房里的老式烧柴灶拆除了,除少数地区农户冬季取暖烤火需要少量的煤炭外,已经不再需要生火烧柴。

与想象中农村被熏得漆黑的厨房不同的是,使用小水电代燃料农户厨房里电饭锅、电炒锅、电水壶等一应俱全,有的还用上了电磁炉,灶台上贴上了白瓷砖,满屋不见一根柴、一块煤,厨房的墙和地都干干净净。

小水电代燃料试点项目区每年减少烧柴消耗16万吨,巩固退耕还林面积30万亩,保护森林面积156万亩,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7万吨,同时还减少了大量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物排放,维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低电价让农民放心用电

腾冲县专门成立了江源电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代燃料电站的经营,并按人均年使用代燃料电量390千瓦时量化到农户。杨开刚家有5口人,每年一共可用1950度代燃料电,每月平均有160多度,每度电费才要2毛钱,超出限额部分电费按每度6毛8分钱收取。

“没用上代燃料电时,一度电要7毛钱,除了照明,平时根本不舍得用电,过年过节时才看会电视。”杨开刚说,“现在电费便宜多了,家里也添置了洗衣机、电冰箱。”

小水电代燃料试点项目区电价一般为0.17―0.3元,一户农民一年可用代燃料电1200―1500度,电费支出约350元左右。农民“烧电”比烧柴、烧煤平均每户一年节省200多元,减轻了农民负担。

腾冲县水务局局长刘世伦说:“代燃料低廉的电价,稳定的供电,使农民的用电观念发生了变化,已经由初期的试探性用电,转变为放心用电。”

通过小水电实现增收

贵州普安试点项目区营山村妇女王丽家用上小水电代燃料后,因为不再砍柴拉煤,她丈夫放心地到附近砖厂打工,一年也可以挣3000多元。烧电做饭又快又干净,王丽的时间也宽裕了,去年她在坡地上多种了1亩烤烟,净收入又增加1000多元。

小水电代燃料不仅解除了农民繁重的砍柴劳动和烧柴的烟熏火燎之苦,而且解放了被砍柴烧火束缚的农村劳动力。水利部水电局田中兴局长说:“增加农民收入在西部地区尤其是个难题。小水电代燃料通过直接为农民减负,帮助农民增收,为西部地区如何利用当地优势资源,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小康社会,走出了一条创新的路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