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们都进步了

2007-09-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侯珂珂 我有话说

“这是我的名片,请你收下。”一名运动员拉住记者的手,羞涩地递出自己的名片。她就是中国特奥田径队的一员、中国特奥之星――马芸莉。在北京平谷特奥田径训练基地,她与中国特奥田径队的其余63名伙伴们已训练了近两个月。

北京的夏末秋初,依然热浪滚滚,在平谷体育中心,来自全国13个省市区的64名特奥队员的训

练却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黝黑的面庞、辛劳的汗水、重复的动作,这一切辛苦,被孩子们憨厚、爽朗的笑声洗涤得只剩下快乐。“参加特奥会的运动员,不论年龄大小,都是可爱的孩子,他们永远单纯,他们是上苍送给人间的礼物。”看着训练中的运动员,特奥田径基地总教练张育才有感而发。

参加上海特奥会的孩子们是可爱的,但遇到的问题又是现实的,新疆、西藏、海南的运动员需要翻译;低能力组运动员一个动作要重复两个星期;年龄小的运动员生活不能自理;伴有其他残疾的运动员晚上睡觉尿床……孩子们刚到基地时,这些繁杂琐事多如牛毛。张育才说:“因为孩子们智力有缺陷,有的孩子又是首次离开父母,无论训练还是生活,我们教练组和工作人员都必须尽心尽力。我们要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同时还要让他们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在这一群孩子里,马芸莉是他们的榜样。国际特奥会东亚区信使、中国特奥之星、中国特奥运动员领袖,拥有这么多光环与荣耀,30岁的马芸莉依然在赛场上拼命训练,尽管她眼神里流露出孩子般的自豪,但一到训练的时间,她总是最后一个离开。作为陕西代表队的领队,马芸莉的父亲马思祥也来到北京,他告诉记者:“莉莉小的时候很自闭,她从小就胖,再加上智力缺陷,外人看这个孩子也是眼光异样。由于她妈妈是老师,她在正常孩子的学校里跟读,虽然学习效果与其他孩子相差很远,但每年都有进步,可以自己读书。直到2002年参加全国第三届特奥会后,莉莉的人生发生了转变,体重降低了好多,愿意与外界交往,活动能力增强了,每天出门她都带个小本本,记下好玩的事情,生活也可以自理了。我们做家长的,特别能感受到特奥会给这些智障孩子们带来的改变。通过特奥的宣传,外人也不再歧视我们了,反而与我们合影,这让莉莉感到温暖。”

在马芸莉的带动下,田径队的孩子们跟着这个姐姐每天写日记、学英语、学电脑。在接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孩子们都进步了!大家生活得很融洽,同吃同住同练,让孩子们感到平等。“这些孩子让我们特别感动,每天训练时,他们练不好就不下场,特别认真。”张育才说。尤其是来自河南的一名只有10岁的运动员经过训练,奇迹般地不尿床了,他的父母表示不可思议,10年的疾病在训练中居然治好了。

如果说智障孩子们的进步让一个家庭欣慰,那么社会对智障人群态度的进步更是和谐的共融。“特奥会是智障孩子们的节日,这是用一种方式来体现做人的尊严与平等,这是孩子们了解社会,与其他人沟通的平台。特奥会培育了健康的社会人文环境,这种潜移默化的观念改变,改善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创造了和谐的人文环境。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在慰问这些努力拼搏的孩子们时,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吕世明讲出了自己的看法。

烈日当空,“勇敢尝试、争取胜利”的特奥红幅标语在阳光的映衬下格外炫目,马芸莉名片上的口号“改变态度、改变世界”震撼人心。枯燥的训练、清澈的眼睛、纯洁的心灵,特奥孩子们在进步,也正是他们的进步,让我们整个社会也在进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