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通俗理论读物的精品

2007-09-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陶德麟 我有话说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第五本通俗理论读物《理论热点面对面・2007》近日与读者见面了。初读之后,获益匪浅,感慨良多。我认为,这本书有如下突出优点。

一是有的放矢。“的”就是问题,“矢”就是理论。凡理论必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否则不成其为理论。但问题有种种不同的类型。科学上有些问题与实际

生活之间有许多中间环节,甚至在很长时间里看不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解决这类问题的理论并不回答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但对人类科学文化的长河仍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决不可一概视为无的放矢的空论。有些问题则直接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本身就是实际生活提出的,同样需要运用一定的理论给予阐释和回答。这种阐释和回答如果切中肯綮,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也不仅是理论的运用,而且是理论的创新,其重要性并不亚于回答前一种问题的理论。我们现在正在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历历史性变革,发展日新月异,无一不与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人们高度关注这些问题,渴望正确理解,要求释疑解惑,是势所必然。这就是“理论热点”的现实根源。抓准这些热点,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给予剖析,做出合理的回答,是理论掌握群众的必由之路,也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实现我们的战略任务的关键一环。这本书对热点问题抓得准确,力图给予马克思主义的回答,这就是当前迫切需要的“有的放矢”。毛泽东早就在《整顿党的作风》中说过:“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这话至今没有过时,这本书的出版再次证实了这一点。

二是对症下药。这里说的“症”是一种比喻,指的是人们心中的问题。有问题而得不到解决,无异乎有病得不到医治,“患者”的焦虑可想而知。良医治病,贵在弄准病情,而后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同此道理。有的文章回避症结,隔靴搔痒,答非所问,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决不可取。人们不满意这样的理论文章,认为大而且空,八股气颇重,虽无错误但并不解渴。这本书力矫此弊,直面问题而不回避难点,摆事实、讲道理,条分缕析,能使人茅塞顿开,这是极为难能的工作。

三是情理交融。理论文章的根本力量在于事实和逻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道理”。我们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作品,不仅为理论内容的深邃所折服,也为炽烈的激情所感染,这是大家都有切身感受的。鲁迅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我以为,无情未必好文章。作者和读者都是有感情的活人。冷漠枯燥的语言,即使道理正确也很难引人入胜。这本书以确凿的材料和严密的逻辑为依据,同时字里行间又饱含激情,力图使读者信服和感奋,也是一大成功之处。我这里说的情理交融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在感情上与读者交流。有人似乎以为写理论文章就得摆出某种架势,拉出“理论腔”,用居高临下教训群众的口吻宣布一连串不容置疑的结论,而道理又不多,这只会令人反感。这本书的作者是以群众一员的身份与大家促膝谈心的,娓娓道来,不强加于人,群众当然愿意听。

四是形象生动。事实、逻辑与形象不仅不互相抵触,而且相辅相成。理论文章单靠形象当然不行,但形象又是不可缺少的。通篇从概念到概念的文章,读来沉重晦涩,一般不受欢迎。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一个贴切的比喻,一句大家熟悉的成语,如果运用得当,同理论联系起来,可以相得益彰,趣味横生,起到意想不到的点化和启迪作用。这本书在运用形象方面也下了艰苦的工夫,还配了相关的图表和照片,插进了“网友提问”和回答,生动活泼,大大增强了理论对读者的吸引力。

五是言简意赅。理论作品的篇幅大小取决于多种情况,从巨著到短篇都有存在的理由,不可一概而论。但即使是卷帙浩繁的鸿篇巨制,也还是以言简意赅为好。拖沓冗烦,芜杂寡要,终究不是上品。欧阳修夸奖秀才吴充的文章初看起来“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耳。非夫辞丰意雄,霈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以简练的文字讲清深刻的道理,才是真本领。本书所论的18个热点问题,解决起来都是非常繁难的,但全书不过十几万字,平均每个问题不过几千字,而道理基本说透了,这是难能可贵的收获,也为如何写通俗理论文章开了好风气。(作者系武汉大学原校长、教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