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个塞尔维亚青年的中国印象

2007-09-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 戚德刚 我有话说

尼克是一位在中国留学过的普通塞尔维亚青年,其父是一位老新闻工作者,母亲是大学教授。如今,他“子承父业”,在一家报社任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讲述了自己留学中国和亲历中国巨大变化的感想。

尼克说,本世纪初,我从美国读完大学后到香港和中国内地旅游,出于喜好,我想借这次中国之行找个“功夫学习班”练习

中国功夫,因为很多外国人,特别是男士,常常以自己有中国功夫为骄傲。可是,当我踏进中国土地的时候,我被这个美丽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北京的现代化气息所感染,进而萌发要在中国学习中文的念头。2002年,我的愿望实现了,北京师范大学录取我学习汉语,毕业后我又在北京工作了一段时间。

几年的中国生活使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百闻不如一见”。我要以在中国看到的一切告诉人们,当你们亲眼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后,就知道那些不友好的报纸、书刊、网络等,对中国的妖魔化和攻击有多么错误。

外界宣传说中国强大了会威胁世界,这完全是错误的。中国是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自己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尽管其国民经济、综合国力在以世界最快速度增长,但中国把主要精力放在为本国人民脱贫解困上。从1990年到2001年中国有一半极端贫困人口得到脱贫,比预定到2015年的目标提前了14年。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国的稳定,本身就是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中国的军事力量属于防御性的,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用武力去威胁别的国家,大可不必有这种担心。

有人说中国为了开奥运会使大量居民无家可归。我所看到的事实是,国家虽为奥运会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世界一流的高速公路、现代化的场馆、奥运村等,但中国没有就连发达国家也不可避免的冻死街头的现象。

有人说,中国发展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应该说,污染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国政府正在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我看到,北京大街小巷比过去更干净,绿化面积比过去更多,主要干道上的鲜花绿地非常漂亮。

随着国门的开放,一些不好的东西会乘机而入。30年前,中国虽然很少有毒品问题,但那时中国有4亿人口吃不上饱饭,大街上的行人着装单一,更谈不上时装。现在,这一切发生了根本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有了私车;乘坐波音飞机旅游甚至到国外旅游的人不计其数;很多人包括某些普通家庭都有能力送孩子出国留学。

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要为中国说话,回答很简单,因为我爱中国。 (本报贝尔格莱德9月21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