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行动没有“局外人”

2007-09-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单诗 我有话说

在奉贤采访期间,有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笔者。那是讲四团镇夏家村的宋氏三兄弟的事:

宋勤华、宋勤明、宋勤飞三兄弟,出资200万元,按照“村容村貌整洁村”的要求,拓宽一条从叶大支路到南汇界河的道路,同时开工建造二座桥梁、一个停车场以及一座老年人活动室。

这三兄弟都是改革

开放的受益者,老大宋勤华是江苏镇江化工集团董事长,老二宋勤明和老三宋勤飞也各自经营着自己的企业。三兄弟致富了,但他们没有忘记回报社会,没有忘记回报乡亲。他们曾坚持十多年出资为村里修路,为困难村民送钱送物送温暖。今年,全区创建文明城区进入到了迎检的关键年,三兄弟一商量,一致的意见是:投入到创建文明城区活动中,行动没有“局外人”,用三兄弟的合力,为村里修路、造桥,为老年人修建一个标准化的老年活动中心,用行动支持文明城区创建,让夏家村尽快改变面貌,成为经济富裕、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新农村。经测算,几项工程建设费用至少需要200万元。三兄弟二话没说,筹资建设。首期面积为120平方米的老年人活动室已基本建成。

故事没有曲折的情节,只有平铺的事实;三兄弟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平常的话语。但是,那句:“投身创建文明城区,行动没有‘局外人’”的话却是掷地有声,响彻在奉贤区704平方公里的大地上。

现在像宋氏三兄弟这样不做创建文明城区“局外人”的人遍布在奉贤区城乡。你看:

四万民企投身到了创建文明城区的活动中。庄行镇浦秀村村民郭四均在闵行区经营一家空调维修公司,他主动向村委会表达了愿意出资整治浦秀港河道。沿河村民听说后十分踊跃,纷纷拿着锄头、镰刀将自家种在河边青坎上的农作物移除掉。通过近三个月的河道疏浚、护坡修整,浦秀港变了样,300多米长的护坡和沿河水泥路修筑完成,河水变清了。为了这一工程,郭四均前后共拿出30多万元。

华昌企业集团董事长蔡永康听说家乡泰日社区梅园村要建农家会所,毫不犹豫拿出30万元作为建设资金。他话虽少,但说得很实在:“只要是创建文明城区需要,为家乡人做一点善事,值得。”

“创建文明城区的行动没有‘局外人’”,这句朴素的话语,已经成了奉贤区上至耄耋老人,下至红领巾娃娃共同的口号,人人为创建文明城区出力,个个为创建文明城区献策,其自觉程度、热情高度,都是无法用笔墨来描写的。

城郊结合部的六墩村,有1.5万外来务工者。这里环境卫生差、社会治安乱、人口超生高,怎么搞文明城区创建成了新难点。村党总支摒弃传统观念,提出“本地人外地人,我们都是一家人”的口号,改“外地人”称呼为“新村民”。

正是“新村民”三个字,叫热了人心,体现了亲情。新村民向村党总支表态:“村里不把我们当外人,我们也不做文明城区建设的‘局外人’”。新村民投入到六墩村的建设中,很快,环境的脏乱治理了,社会的治安整顿了,新村民中涌现了“十佳文明户”、“十佳敬老户”、“十佳环境整治宅”、“十佳新村民”、“十佳经营户”。

驻区的各部队官兵,同样没做创建文明城区的“局外人”。他们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积极投身到创建文明城区之中。他们积极投入到地方的希望工程、扶贫帮困工程、爱心献功臣行动、学雷锋活动等。三年中,为树立新风,部队开展便民助民活动,为群众修理家电、理发、义诊、法律咨询、计划生育宣传等为民服务的人数累计达十万人次。

现在,奉贤区创建文明城区没有“局外人”:全区各部门和单位,都是创建行动的参与者,“十七大行业、二十大贡献”活动正在蓬勃兴起;全区8万名学生成了“文明小天使”,8万张“见贤思齐”卡传递到学生家长的手中,近5万家长庄重地在卡上签上姓名,表示自觉投入到文明城区的建设中;区文明办制作的《文明城区创建30问》在宾馆每个房间放置整齐,提醒来客共同加入到文明城区创建的行列中,1万份宣传小册子分发到各商场、菜场、宾馆……

千军万马齐动员,各行各业创文明。这就是奉贤区创建文明城区的真实写照!


志愿者队伍出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