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于无声处孕芳华

2007-09-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高建进 本报通讯员 建文 我有话说

秉承传统:校风教风学风优良

福建师范大学是我国建校最早的师范大学之一,迄今已有一百年的办学历史,其最早前身为1907年由清朝末代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学校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为办学宗旨,为福建各类中等学校的兴办和福建教育事业的发

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百载春秋,薪火相传。今天的福建师范大学既继承了优良传统,又与时俱进,汲取了时代先进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经过一代代的沉淀积累,福建师范大学逐渐砥砺出“知明行笃,立诚致广”的校训精神,形成了“重教、勤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

福建师范大学一贯重视教风建设。该校已故的著名教授李万钧先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不愿教学的教师是不称职的大学教师,上不好课的教师是不合格的大学教师。学校明确规定教授、副教授每年至少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程,并作为一项基本教学制度认真执行,连续两年不讲授本科课程,学校不再聘任其职称职务。该校一大批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教授,长期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国家级教学名师王耀华教授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同时身为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政务十分繁忙,但仍坚持不懈为本科生授课。知名教授主动为本科生授课,不但开拓了本科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为全校教师树立了教书育人的榜样。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甘于奉献,涌现出一批批先进典型。该校现有全国优秀教师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3人,省师德标兵4人,省优秀教师30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2006年,该校还被评为“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优良的校风教风带来了优良的学风。校园里,勤奋读书的氛围十分浓厚,图书馆阅览室总被学生挤得满满的,晚自修教室座无虚席,可谓是一片“琅琅读书声,浓浓研究风”。

把握导向:理论教育深入人心

福建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金栋研究员说:“我们是社会主义高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要始终不渝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为此,福建师范大学始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紧紧依托“一个课堂、一个研究会、一个讲坛”三大阵地,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一个课堂”指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2006年10月25日上午,福建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唐国忠来到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立诚楼105教室,认真听取公共管理学院李淑贞教授讲授的两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后,唐国忠用“生动活泼,精彩纷呈”八个字高度评价了该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

据了解,福建师范大学为了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精彩一课”,实施了“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在学科建设上: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优先发展地位,根据形势的新要求,适时整合优化学科资源,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强大的学科背景支撑。在经费投入上:今年就拨出3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建设、师资培训与考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岗位津贴,全部由学校承担。在教学改革上,建立了任课教师培训制度、集体备课制度等六个制度,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与党和国家需要相结合,使该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保持“同频共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个研究会”指的是大学生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各学院也纷纷成立了研究分会、各年级和各班级也相继成立了理论学习小组,形成了一个层次清晰、形式灵活、互学互动的“梯形”理论学习框架。

“一个讲坛”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大讲坛。福建师范大学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大讲坛,定期举行理论学习辅导报告,帮助广大师生准确把握、深刻领会中央的最新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寓教于乐: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福建师范大学有一组数据格外耀眼:在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得一等奖6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5个共19个奖项,获奖总数和获一等奖数均居全国第二。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该校学生在课外科技学术竞赛方面共获得国家级奖项30多个,省部级奖项100多个;学校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繁荣发展。福建师范大学坚持每年举行一届文化艺术节、迄今已开展21届,每届为全校师生提供100多场文化艺术活动。艺术团体也经常走进校园,让学生一次次享受艺术的熏陶和审美教育。高雅艺术进校园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学生参加各项文艺比赛,均取得好成绩,先后获得了世界合唱比赛金奖银牌(金牌空缺)、全国校园舞蹈比赛表演一等奖、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一等奖等众多奖项,学校成为福建省各高校中的文艺获奖大户。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比翼双飞。该校在课程设置上加强文理科的融会贯通,要求文科类学生必须修一定学分的“科学”课程,理科类专业学生必须修一定学分的“人文”课程。该校以国学大讲坛、当代学术前沿与社会热点问题论坛、博士论坛等为主要载体,每学期举办100多场学术讲座,受众面达10多万人次。该校还特别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启动了“本科生课外科技计划”,拨出专款38万,资助了223项课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新潜力,使学生在“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和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及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ACM程序设计竞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

社团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福建师范大学每年举办的学生社团文化巡礼月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被称为“百团大战”,仅校级活动,每年就多达100项。“花为春天开,鸟冲茂林来”,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吸引了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参与。目前,福建师范大学共有校级学生社团53个,成员8691人,院级学生社团182个,成员10263人。由于成绩突出,今年校学生社团联合会被评为“全国高校十佳优秀学生社团联合会”。

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发展。福建师范大学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在全省建立了49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青年志愿者活动影响广泛。该校从2002年起,选派6批研究生到甘肃漳县接力支教,“西部支教团”不仅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带来知识,还带来了爱心。几年来,他们为当地孩子募捐70余万元,图书20余万册,衣物12吨,成功对接969个贫困生,援建了“福建师大支教团希望小学”和“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润物无声:校园环境格调高雅

漫步在福建师范大学长安山校园里,一股厚重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福建师范大学党委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特别是近年来,该校以旗山校区建设为契机,加大对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投入,实施绿化、美化、花化、香化、人文化的“五化”工程,对校园内的人文景观进行精心设计,使校园内充满和谐向上的整体氛围:有四季飘香的十大植物园区,有著名教育家陶行之的雕像,有青春活泼的共青团广场,有象征校园精神的校训石碑,有独树一帜的理工楼群人文景观,还有正建设的百年碑林和反映百年历史的宝鼎……现代化的教育设备、个性化的建筑风格、人文化的校园环境等等,都成了无形的课程,时刻熏陶、感染着身处其中的莘莘学子。

“建设一流的高校,就必须建设一流的校园文化。”这是福建师范大学历届党委坚持的观点。正是在这样的观点指引下,福建师范大学构建了特色的校园文化服务体系,如“春风化雨润无声,于无声处孕芳华”般,孕育自己的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