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

2007-09-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布拉格记者 任鹏 我有话说

捷克科学院东方研究所从事中国壮族学研究的鲁碧霞女士曾十多次来华。1999年,鲁碧霞女士凭着对中国的潜心研究,在捷克出版了全面介绍中国民族、历史、社会、文化等情况的《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一书,引起捷克汉学界的广泛关注。日前,鲁女士向记者畅谈了她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变化的感想。

记者:您能否谈谈首次去中国的情况和印象?

鲁碧霞:我第一次去中国是在1981年,那时我已经在布拉格查理大学东方学系学了3年的汉语,对中国有一定的了解。但我到北京后,还是发现了很多令我感兴趣的地方。当时北京的建筑比较低矮,中国的“老外”还不多,走在街上常被围观。那时中国人娱乐活动很少。

当时我去了很多地方。在中国各地游历,可以感受到中国人的热情。在火车上,周围的中国人特别照顾我,给我倒水,跟我聊天,提醒我沿途有哪些名胜古迹值得看。有一次从成都到青城山,碰到一家三口,小朋友听到我会说汉语特别吃惊。一家三口带我一起逛了青城山、都江堰,让我印象深刻。

记者:90年代后您又多次来华,都感受到了哪些变化呢?

鲁碧霞:变化太大了,首先是楼房多了,道路好走了。80年代我们去八达岭,要走半天,通常是刚到时间不长就得往回赶。但现在修了高速路,个把小时就到了。北京的城建发展速度惊人。去年我去北京,特意坐了一次轻轨,从东直门一直坐到西直门。令我吃惊的是,当轻轨路过北京语言大学附近的五道口时,我完全不认识了,一直在怀疑我是否曾在这里留过学。有一次我在地图上找地名,可怎么也找不到,后来才明白,过去的地图只延伸到现在的三环边,而现在要找的地方通常已经在四环外了。

现在中国的建设会考虑更多,避免对原先的建筑造成太大破坏。城市绿化现也很普遍,80年代的公园里没有现在这么多的绿草和树木。

此外,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变化就是中国人开始尊重和发扬传统文化。记得在90年代初,我们去中国开会,主办方通常会给我们准备咖啡。现在中国人则用茶水招待我们,体现了传统的回归。我们去年到上海与民间学研究人员座谈,他们也十分重视民间文化。在我从事的壮学研究方面,80年代北京没有壮语书籍。现在则有很多壮族文化研究方面的论文和参考书,50年代的研究书籍又重新出版,当地研究所的人还给我录了从农村采集的录音,让

我有充分的材料研究壮族。

记者:您认为这方面中国还有哪些不足?

鲁碧霞:我觉得中国应该更多珍惜中国特色的东西。我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可每当我想选择一些回国送人的纪念品时,就很头疼。民间剪纸的主题不是中国民间传说,变成了西方圣诞老人。全球化应该更强调自己传统的东西,所有国家都一样就没意思了。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很值得研究。中国在极短时间里取得这么大的进步,我很佩服。这么大的国家,几十年来一直快速发展,很不容易,值得学习。虽然也存在问题,但那不是主要的,我就是喜欢中国。(本报布拉格9月22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