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传统节日与“文化自觉”

2007-09-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凌云 我有话说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如期而至。月饼作为中秋节的象征,再次成为千家万户走亲访友、欢度佳节的必备美食。为了维护消费者的权益,规范月饼市场秩序,商务部日前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月饼食品安全、包装问题加强市场监管,杜绝过度包装、搭售其他物品等现象,确保节日市场稳定。这一通知的发出,无疑对愈演愈烈的“月饼大战”

起到了抑制和冷却作用。

近年来,围绕传统节日的各类商业活动形形色色、热热闹闹,各种食品、用品争奇斗艳、花样百出。然而,在这种围绕节日的商业“繁荣”背后,传统节日文化品位的缺失却为人们所诟病。一些传统节日,在进行“花样翻新”上最不遗余力的,当属作为节日躯壳的“食文化”,以至于有人将传统的三大节日春节、中秋、端午,戏称为饺子节、月饼节、粽子节,内中夹杂了些许的遗憾和无奈。本来作为烘托气氛的节日食品,“喧宾夺主”成为主角,暴露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商业化与同质化倾向正在渐渐吞噬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积淀着民族的信仰、伦理、情感,留存着独特的民族文化记忆。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是人们了解、认知、体悟、传承传统文化的“窗口”。通过沿袭传统节日,让人们在耳濡目染中体认和感受那些隐藏在生活背后、潜伏在思想深处的民族文化底蕴,无疑是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费孝通先生曾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传统节日便为生活在一定文化形态中的人,对民族文化形成过程、风格特色和发展趋向的自觉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让我们得以藉此走近和重温中华文明精神的博大精深。如何过好传统节日,让传统节日成为“文化自觉”的舞台,是需要认真严肃对待的事情,我们不能剥离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核。

传统节日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深刻的社会影响,同时也为宣扬真、善、美,集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素材;传统节日正是因为有了传统文化的支撑,才有了更为深刻和丰富的内涵。当前,我国传统节日出现的“空壳化”迹象,值得反思。对传统节日的传承不能停留在表面的“花拳绣腿”上,而要善于以现代形式巧妙地展现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使人们在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不断体味传统节日浓郁的文化气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最终使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和传统美德,在每个人的身上得到内化和升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