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书香满农家

2007-10-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宗立 通讯员罗斌 我有话说

甘肃省定西市李家堡村的史正常,如今是村里的大“忙人”了:自从村里的“农家书屋”设在他家后,他的生活节奏就快了起来――为了方便村民借书,他除日常向村民开放的时间特别忙外,非开放时间里,史正常也不闲着,“有时候,一天能借出七八十本书。”史正常说。

自2005年7月甘肃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农家书屋”

工程至今,已建成类似李家堡村这样的“农家书屋”552个,其中省里直接投资建设133个,各地改建281个。

甘肃省总人口中近70%是农村人口,全省行政村中近半数属贫困村,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自从有了“农家书屋”,就较好地解决了全省农民读书难的问题。“农家书屋”工程实施两年来,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对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保障农民读书的文化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甘肃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解决资金投入问题。由于该省县乡财政十分困难,省财政成为“农家书屋”建设的主要来源。与此同时,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家书屋”公益性文化事业,2005年以来,先后接受152万多元捐赠图书。除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和民政部为甘肃省“农家书屋”捐赠的图书外,省出版系统、民营书业共捐出价值97万元的各类图书;省人口计生委每年采购20万元的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方面的图书,配发到各个书屋;《读者》杂志社和《文化博览》杂志社向全省所有“农家书屋”长期免费赠送杂志。

该省还按照“用得上、买得起”的原则,为“农家书屋”配好图书。通过举办农村书市、组织专家和出版社编辑深入农村,全面调查了解农民对出版物的需求,先后投资100万元,策划了100个选题,出版发行了《甘肃农村小康建设丛书》。这套丛书内容包括农业科技、农村普法、农村医疗卫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内容丰富,价格便宜,适合农民的需要。去年,省新闻出版局还联合有关单位策划出版了《新农村建设文库》10个品种、《农民科技素质教育文库》30个品种的图书,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农民“喜欢读、看得懂、用得上”的图书配置结构。

现在,绝大多数“农家书屋”所在地,村民读书兴趣浓,图书借阅率高。据对9市(州)书屋的初步调查统计,河东片每个书屋自开办以来,平均借书登记为558人次,平均累计阅读人数达1500余次,在阅读人群中有近一半为中小学生。各书屋中累计登记借书最多的达4000余人次,最少的也有300多人次,阅读人数近千人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