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桑植扶贫攻坚战

2007-10-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刘新文 曾政雄 特约记者 钟友国 我有话说

桑植,曾是贺龙元帅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就是这样一块浸染着先烈鲜血的土地,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尚有12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老区的贫穷牵动着军人的心。1987年,湖南省军区党委决定:每年抽调一名机关干部到桑植挂职,重点帮助一个乡镇或村脱贫致富。此后,省军区19位机关干部接力走进桑植,打响一场扶贫攻坚战。

修路架桥引甘泉

“我的水哟!”1988年3月的一天,桑植县利福塔乡孤寡老人吴六英在家门口摔了一跤,肩上一担从五里之外挑回来的水全部洒了。吴老太坐在地上伤心地痛哭。这一幕刚好被路过这里的省军区第一任扶贫副县长江秀章看到了。他二话没说,操起扁担,把老太太家的水缸挑满了。随后,他对全镇进行调查,带着一份利福塔乡引水工程报告,在省军区领导支持下,到省计委、水电厅等单位争取项目和经费。几经努力,1988年底,利福塔引水工程正式立项。施工,落在省军区第二任扶贫副县长高保山身上。高保山带着民兵找水队探溶洞,查水量,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终于找到合适的水源,使全镇5000余人用上梦寐以求的自来水,3000多亩稻田也有了稳定的灌溉水源。

路,是制约桑植经济发展的又一个瓶颈。2004年1月,省军区扶贫副县长罗峰走进联系点――三屋洛村。从乡政府到三屋洛村距离13公里,修路最低估算也得200多万元。罗峰四处“化缘”筹款。2004年9月洪家关乡到三屋洛村的水泥公路终于修通了。

2005年,联系七湾村的省军区扶贫副县长沈玉海把修桥列为头等大事。为了确保质量,他天天蹲在工地上,每块石材、每包水泥都要检查过目。经过4个多月奋战,一条5米宽、53米长的石拱桥横跨玉泉河上。

据介绍,19年来,省军区扶贫副县长带领群众修筑公路57公里、桥梁3座,改造高低压线路68公里,架设自来水管43.6公里,无偿修建沼气池400个,极大地改善了扶贫联系点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为老区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

种养办厂兴旅游

省军区扶贫副县长肖索夫的扶贫联系点化香峪村是个远近有名的贫困村。为帮助这个村增加收入,肖索夫想到种经济作物的致富点子。他先摸清土壤的“脾性”,然后和村领导制定种植碰柑的规划。缺少劳力的特困户,村里组织民兵按人均30个坑帮工。肖索夫请县里的农技专家前来举办技术讲座,指导农民剪枝、施肥、除虫,使这些昔日只懂传统耕作的村民,个个成了碰柑种植能手。如今,化香峪每户村民每年碰柑能收入数千上万元。

利福塔乡的山上都是石头,别说种树,就连草都长不出来。村民们叹气:咱生错了地方!省军区扶贫副县长赵福东带领村民办起石材厂、石雕厂等企业。村民高兴地说:“扶贫县长是个精,石头也能变黄金。”

苦竹河村的村民像村名:苦!解放50年了,大部分村民还住在土改时分来的木板房里。2001年,一些在外打工赚了钱的村民,打算把木房子拆掉盖砖房。“不能拆!”省军区扶贫副县长赵会华知道后,立即前去阻止,告诉大家苦竹河村的古民居保存完好,景致可与“芙蓉镇”媲美,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如此这般,苦竹河很快声名远播,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建校兴医除陋习

1991年,扶贫县长李仲文到这里的学校考察,看到学校破旧不堪,决心给山里的孩子盖所像样的学校。他以私人名义从省军区借了5万元钱作启动资金,经过4个多月紧张建设,一所希望小学终于赶在开学前竣工,一跃成为当时湘西北地区标准最高的小学。19年来,省军区扶贫副县长帮桑植县筹建了1所希望中学,4所希望小学。15000名从学校走出的孩子,成了老区明天的希望。

省军区第一任扶贫副县长江秀章刚到利福塔乡时,听说一名难产孕妇因乡卫生院条件和技术水平太差延误了病情,心情十分沉重。他多方筹措资金、设备,帮这里建起有30张病床,X光、心电图、化验室、理疗室、手术室等一应俱全的新卫生院。他还联系省军区163医院免费为这家卫生院培训医疗骨干,使之成为全县条件最好的乡镇卫生院。

过去,苦竹河村赌博成风,闹得夫妻离婚、父子反目。省军区扶贫副县长叶方舟一方面大力宣传赌博的危害,狠刹赌博歪风;另一方面,协调县广播电视局为村里办起电视差转台,使村民不用交钱就能收看到20几套电视节目。他还利用村里一个坍塌的旧庙地基建起一个集文艺演出、体育锻炼、图书阅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丹心阁”,并组建一支女子军乐队。2000年8月,在叶方舟精心策划下,苦竹河村举办了第一届农民体育运动会。随着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苦竹河村很快跻身“双文明村”行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