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对口支援促进农村教育发展

2007-10-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四川省教育厅 我有话说

如何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改变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状况,逐步缩小城乡学校教师队伍差距,是摆在加快农村教育发展面前的关键问题。四川省发挥城市学校优质教师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开展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探索出一系列促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新举措。

2000年,四川省

根据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推动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确定成都、绵阳等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9个市对口支援甘孜、阿坝、凉山三个民族自治州,从地域上确立了“一对一”或“几对一”的对口支援关系。全省共选择办学条件较好的1568所内地中小学校与“三州”的1514所学校结成“一对一”支援对子,33所高校与三州的33所大中专院校结成帮扶对子。同时,省内没有支援“三州”任务的其他9个市也选择了1000所实力较强的城市中小学对口支援本地的1000所薄弱学校。全省先后结成“一对一”的对子学校2600多对,特别是民族地区乡中心校以上的学校均有内地至少一所学校进行对口支援。这样,从机构和组织上保证了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实践中,四川省积极创新思路,努力探索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新形式和新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建立大中城市城区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规定凡大中城市城区和县城城区中小学2000年以后新聘任的教师,一般应到农村中小学任教2年,城区中小学教师必须要有在农村中小学任教1年的经历才能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在实践过程中,各地陆续建立了“校对校”、“师对师”的城镇对口支援农村教育制度,通过“结对子”、“手拉手”等多种形式,落实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二是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定期交流轮换制度。省教育、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在同一学校任教满9年以上的中小学教师,一般应在同层次学校间进行交流轮换,安排交流轮换而不服从者,当年年度考核等次最高只能评定为“基本合格”,之后三年也不能评定为“优秀”等次,并不得参与各种评优及特级教师的评选活动。革命老区通江县针对全县普遍存在的“村小师资薄弱,中心校教师相对富余而派不下去”的现象,实施了中心校教师轮岗村小制度,每年按中心校和村小教师总数的10%进行轮岗交流,轮岗村小一年后经中心校考评达标才能返回。这样,每年都有一批中心校教师长期服务在村小,形成了村镇教师平衡流动和优化配置的良性局面。

三是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制度。省教育厅每年组织30-50名特级教师到民族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送教下乡”,给农村中小学教师上示范课,进行教学辅导。各地教育部门每年都从大中城市和县城城区内中小学校定期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乡村学校巡回授课;对一些紧缺学科(专业)的教师采用流动教学的方式安排到乡村学校授课或带教,并把其教学工作业绩作为年度考核、评优奖先的重要依据。这样,有效地解决了部分农村学校骨干教师或部分学科教师短缺的困难。

四是充分发挥城市学校培训基地作用,加强对农村学校教师的培训。在选派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的同时,四川省有计划地组织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市学校学习,通过顶岗实践等形式,让农村学校教师深入到城市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感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从而带动了农村学校健康发展。

五是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学校教师补充新机制。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烛光计划”,招聘高校大学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任教。2006年,全省招聘2358名“特岗计划”教师和362名“烛光计划”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这些举措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学校师资结构,对提高农村教师学历水平和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