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一+一”如何大于三

2007-10-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夏斐 姚晓丹 通讯员阎高程 李峰 我有话说

2000年,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三所大学合并组建了武汉理工大学。合并后,新的武汉理工大学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学校构建的由“学科・队伍・校园”、“特色・协调・创新”、“开放・服务・共建”三个互相影响、互相依托、互相支撑的共生体所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态体系,推进了学校

可持续发展。事实证明,“1+1+1>3”。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周祖德教授。

学科队伍校园

记者:武汉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合并大学,学校以怎样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

周校长:学校办学必须坚定不移地遵循现代大学“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核心理念;学校提出了“两个一流”,即“整体水平国内一流,部分学科水平国际一流”的办学目标;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求是创新,强化特色,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

学校人才培养既立足于历史传统,又着眼于未来发展,以满足三大行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为根本,以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基础,以培养面向社会、文化和科技前沿领域的创新型人才需求为主导,强调学生的适应能力、实干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培养过程中突出与行业发展的结合、与社会发展的结合、与科技发展的结合,着力培养服务于三大行业的应用型人才、投身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开拓型人才以及勇于创新、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创新型人才。

记者:作为一所大规模同类合并高校,整合办学资源是一个难题,学校是如何实现资源整合的?

周校长:积极推进人才强校,实施高层次拔尖人才引进与培养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中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聚集了一批优秀人才,目前已形成国家和省级创新团队3个,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5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30余人,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任教220多人,从国外引进和留学回国的教师174人,派往国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教师167人,重点学科教师博士学位比例51%,师资队伍资源的整合和提升使学校育人质量的提升得到了根本保证。

坚持实施新老校园协调建设工程,并在教育部、湖北省的支持下,获准在武汉市南湖地区扩展2000亩建设新校园。目前,新校园建设进展顺利,已有4700余名学生入住新校园。新校园建设及时缓解了办学资源紧张状况,有效推进了学校办学资源的整合和深层次融合,促进了新老校区的协调发展。

特色协调创新

记者: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有哪些新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周校长:坚持按照“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和“厚基础、宽口径、善创新、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连续3次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形成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注重实践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高效率、重系统、科学性并重的实验教学体系,基本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体系。

坚持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在预算编制上“重点向教学倾斜”,2004年至2006年学校用于教学四项经费总计达到1.7亿元,2006年四项经费占学费的比例达到31.31%,“十五”期间本科教学实验室常规仪器设备购置费1.4亿元,图书馆、校园网等公共服务体系投入达9000多万元,学校的校舍、实验室及实习基地等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学校已经建立了包括学院专业分馆在内的图书馆系统,建有“千兆骨干网”的先进的校园计算机网络校园网,以数字图书馆、办公自动化等信息系统、校园“一卡通”、网络学堂、网络教学平台为重点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已具规模。

开放服务共建

记者:作为有着强烈行业背景的大学,学校是如何依托行业,服务行业,培养人才的?

周校长:学校把科研和产业融入教学体系,形成了四种人才培养运行模式:一为教学主导型模式:科研人员参与本科教学。二为科研主导型模式:学校科研人员编写了几十部高质量教材,能动学院研制了国内第一台轮机模拟器,已培训轮机工程专业学生2000多人。三为生产主导型模式:相关院系和校内的高科技产业以及大学园区的企业共建20多个教学实习基地。围绕校内10多家企业的科研生产项目,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学生参与项目设计和生产实践,完成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四为创新活动型模式:4年来学校共出资158万多元,资助了4批共874项“大学生创新研究训练计划项目”。同时,依托三大行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形成了三种校外产学研模式:一为紧密型产学研合作模式:产、研部门与学校共建专业,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人才培养进行指导;企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实训,为学生提供奖学金。二为半紧密型产学研合作模式:学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等。三为松散型产学研合作模式:根据教学需要,学校派出学生到企业、科研机构进行实习,学生和用人单位实现双向选择。

记者:武汉理工大学将如何规划今后的发展?

周校长:学校在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2001至2005年,整合和夯实基础时期,完成学科、专业、人才等的结构性调整,建成初具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第二步:2006至2010年,跨越和提升时期,提高学术水平、综合实力和国际国内地位,全面建成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第三步:2011至2020年,全面快速发展时期建成“整体水平国内一流,部分学科水平国际一流”的多科性、开放式、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

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置身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环境之中,以构筑富于生机的社会生态体系为基础形成学校的办学模式和发展模式。大学的发展,学科是核心,队伍是根本,校园是依托,三者互助互动构成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硬环境和基础平台;特色是基础,协调是保证,创新是动力,三者互助互动构成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软环境和内在动力机制;开放是条件,服务是方向,共建是手段,三者互助互动形成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强大支撑。为此,学校努力构建由“学科・队伍・校园”、“特色・协调・创新”、“开放・服务・共建”三个互相影响、互相依托、互相支撑的共生体所形成的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态体系,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