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展示理论建设成果 映照理论创新历程

2007-10-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中国社科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我有话说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理论战线发挥了不可替代、十分重要的作用。从2002年起,在中宣部的指导组织下,学习出版社推出《学习理论文库》系列丛书,迄今已出版33位专家学者的自选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理论界品位最高、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出版工程之一。这套丛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集中展

示了新时期理论建设的丰硕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理论战线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展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这套丛书荟萃了其中的精品力作,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首先,33位作者分别来自党校、社科院、高等院校、党政部门政策研究机构、军队院校等理论研究单位,且阵容强大,均为理论功底和学术造诣很深的名家,其中大半是70岁以上的学界名宿,堪称群星璀璨。他们在研究上各有专长、各有侧重,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历史学、法学、新闻学、国际战略、军事理论等,在学科分布上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次,每本自选集大多在36万字上下,所收录的文章形式多样,既有研究论文、理论文章,又包括调研报告、访谈录、考释性和回忆性文章等,是作者经过认真斟酌,从自己众多著述中精选而成,可谓优中选优。上述两大特点保证了这套丛书是一个融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再就具体内容而论,这套丛书所辑录的文章以论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为主,其中有相当篇幅着重阐述新时期马克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着力研究和阐释这些理论创新成果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上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容丰富,论述深刻。这些研究为党的理论创新和科学决策提供了学术支撑与智力支持,推动了理论武装工作深入发展,同时又反过来极大地推动了各相关学科自身的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真正实现繁荣发展,在理论研究和宣传上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这是这套丛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二是映照了新时期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的光辉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改革开放史,是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不断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不断在探索中铸造辉煌的历史。这套丛书的所有作者都是这场深刻变革的见证者,同时也是参与者。他们不同程度地亲身参与或经历了许多重大理论活动,他们紧跟党的理论创新的步伐,紧密结合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和基层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积极进行新研究新思考新概括,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被编入自选集的这类相关文章均保持了当初发表时的原貌。其中的不少观点在今天看来已成为共识或常识,但在当时却是引起强烈反响甚至引发激烈争论的新见解,对于深化对重大问题的认识,对于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起到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从这个角度说,这套丛书不仅记录了作者本人理论思考的轨迹,同时还从侧面反映了我们党在新时期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脉络,折射出新时期思想发展史的大致轮廓,以及思想理论界一片生机勃勃的崭新面貌。在自选集序言中,不少学者都谈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理论研究工作的深刻影响。有学者深有感触地说,“这种思想解放的巨大影响,恐怕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深切体会到”。也有学者坦言,“如果要说我有什么成果的话,那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岁月里得来的”。哲学社会科学要真正实现繁荣发展、在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做到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是这套丛书给我们的另一个重要启示。

三是在学风、文风方面具有示范意义。读这些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自选集,一个突出的感受是,书的作者都体现出一种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掌握翔实的第一手资料,重视进行具有创新意义、对理论探讨和学科建设有推进作用的研究。他们的文字也没有晦涩感,没有八股文的痕迹,文笔平实,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不少文章写得生动而又富有哲理,读来引人入胜。比如,《邓大姐同我的几次谈话》一文披露了周恩来和邓颖超同志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风范和人格魅力,很有感染力。研究成果是否有生命力和价值,文章能否吸引人、打动人,与学风、文风关系很大。理论界学术界要切实担负起自己的使命和职责,就必须大力提倡和树立好的学风和文风。这是这套丛书给我们的又一个重要启示。(执笔:夏春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