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

2007-10-1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十七大召开前夕,苏州图书馆和苏州市的书店里人头攒动,众多读者在“书海”遨游,寻觅知识。新华社发(杭兴微摄)

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代表谈

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十六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先后进行了44次集体学习。邀请专家学者讲课,带头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

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醒全党:“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建国以后,毛泽东同志多次提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借鉴一切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全党兴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各方面知识和技能的热潮。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目标,强调的还是加强学习。江泽民则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把学习提到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高度。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学习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

为什么要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任务呢?我们党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武装全党,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党的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所做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中央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任务。这五大任务也就是五大能力,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完成党肩负的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本世纪头20年,我们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不仅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而且要面临和解决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包括调整各种利益关系以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等。可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是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由之路。要提高这五大能力,全党就要加强学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学习型社会,领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党必然是一个学习型政党。党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就需要不断学习。(本报记者倪迅整理)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代表谈

在学习中开阔视野增强能力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在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时候,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只有在学习中开阔视野,增强能力,才能真正承担起历史和人民所赋予的重任。

学是为了用。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勤奋好学,学以致用”位居其首。在学习中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很重要。中共中央政治局44次集体学习,从执政兴国、谋求发展的实际出发,把学习与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实际工作、探索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不仅以良好的学风促进了党风政风的转变,也为全党的学习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树立了学以致用的榜样。

社会主义文化的继承、创新与发展,都离不开创建学习型社会。在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21世纪,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人,人力资源正逐步成为开发投入最大的社会资源。一个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国家为了持续发展,就必须以构建学习型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的环境为基础。

把中国艺术研究院建设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具有创新能力的学习型组织,也是我们全院同志努力的方向。中国艺术研究院是一个汇聚

众多著名学者和艺术家的综合性艺术研究机构,逐步形成了艺术科研、艺术创作、艺术教育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努力建成世界知名的艺术科研中心、艺术教育中心和国际艺术交流中心,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我们通过职能、研究、人才、组织等方面的改革与调整,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促进了学习机制的形成。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学习,极大地激发了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催生出一大批理论创新成果,如《中国先进文化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华艺术通史》、《西北人文资源数据库》等等;艺术家们创作了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的美术、雕塑、陶艺、篆刻作品。我们体会到,作为一个人才荟萃的艺术创作研究和教育机构,形成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氛围和环境,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者艺术家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为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本报记者付小悦整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